[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针形电极的高压脉冲电场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6105.0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1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赵波;白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00 | 分类号: | A61N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针形 电极 高压 脉冲 电场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针形电极的高压脉冲电场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对于病人病变部位的处理(以肿瘤为例),主要的治疗手段有:一,外科治疗,采取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在治疗早期效果较好,但中晚期效果不如早期。二,放射治疗,利用同位素衰变和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治疗,但放射治疗本身会带来一些近期或远期副作用。三,化学疗法,化疗是利用化学抗肿瘤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四,介入治疗,是指在X光机(或C型臂)、CT、B超等设备引导下通过穿刺针或导管插入人体肿瘤病灶或肿瘤供血血管注射化学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但会出现类似全身化疗后产生的副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以上治疗手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造成伤害,副作用较大,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可以克服以上缺点的肿瘤处理方法对目前肿瘤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压脉冲电场具有高电压,低电流,作用时间短,产热少等特点,目前的主要应用于杀菌领域,对于医学领域应用甚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人体病变及正常组织治疗的现有手段提出的一种新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应用原理,是将高压脉冲针形电极作用于人体待处理组织部位,通过对电极施加脉冲式高压电,在正负电极间会形成瞬间的高压脉冲电场,这样的瞬间高压脉冲电场将作用于待处理组织细胞,改变细胞膜离子通透性,形成细胞膜穿孔,促使细胞死亡,由于其作用时间短暂,产生电流很小,对人体并不会造成伤害,从而实现治疗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多根针形电极、绝缘套管、接线器、高压脉冲发生器和高压脉冲控制器。多根针形电极中的一根针形电极与高压脉冲发生器的负极连接,其余单针形电极通过接线器与高压脉冲发生器的负极连接。单针形电极包括针形金属部分和绝缘漆涂层,针形金属部分的上段包覆有绝缘漆涂层;绝缘漆涂层外套置有绝缘套管;单针形电极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镍镉材料,其长度为0.1cm~10cm,半径为10um~100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导盘,所述的导盘中心及导盘四周开有多个与针形电极相配的孔,导盘中心孔内设置有针形电极,该针形电极与高压脉冲发生器负极连接,导盘四周孔内设置有与高压脉冲发生器正极连接的其它针形电极;所述的中心孔与导盘绝缘,所述的导盘为圆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造维护方便。
2.利用针形电极会产生更高的电场,精确地作用到处理部位,产热少。
3.本实用新型处理的后的细胞会随体液运出体外,不会出现疤痕等不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改进后的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个针形电极的结构图;
图3(a)为针形电极在圆形导盘分布示意图;
图3(b)为针形电极在方形导盘分布示意图;
图3(c)为针形电极在六边形导盘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多针形电极的高压脉冲电场治疗装置包括多根针形电极6、绝缘套管11、接线器4、高压脉冲发生器1和高压脉冲控制器2。多根针形电极中的一根针形电极通过导线3与高压脉冲发生器2的负极连接,其余单针形电极通过导线5与接线器4连接,接线器4又与高压脉冲发生器2的负极连接。单针形电极包括针形金属部分10和绝缘漆涂层9,针形金属部分的上段包覆有绝缘漆涂层;绝缘漆涂层外套置有绝缘套管11,用于漏电保护;单针形电极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镍铬丝,其长度为1cm~10cm,半径为30um~100um,根据待处理的组织特性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规格的镍铬丝做成针形电极。在处理组织细胞7时,首先将参考负电极插入待处理组织的合适的位置,然后将正电极的多个针形电极分别均匀的分布在待处理组织细胞上,最后利用高压脉冲控制器来实现对高压脉冲发生器参数的设置,主要参数有脉冲宽度,脉冲频率,电场电压,作用时间。其参数设定范围为:脉冲宽度为1ns~100ns,脉冲频率为1Hz~5000Hz,场强控制范围为0.1Kv~500Kv,作用时间为0.1s~10s。应用过程中会根据实际的处理情况,设定最佳的处理参数,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6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地震多功能保护仓
- 下一篇:一种带有侧微孔的注射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