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宽带波导可变功分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225356.7 | 申请日: | 201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1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涛;汪伟;张智慧;吴瑞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波导 可变 功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无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带波导功分器。
背景技术
在地震灾区,山区陆地通信设施一旦毁坏,维修和重建都很困难。在施救的关键阶段和交通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和外界取得通信联系,把灾区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传播出去,对于灾区的营救工作及重建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移动中的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动中通)能够通过卫星实时传递画面和视频信息,克服地理限制和设备的约束,为国家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更加充实快速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进行救灾工作。
动中通设备一般都安装在高机动性的车辆以及轮船甚至飞机上,对其波束的稳定跟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且卫星通信广泛采用极化复用以达到同频双倍输出,极化的稳定就显得异常重要了。为了无损耗的接收卫星传播的信息,接收天线的极化必须和卫星传播的电磁波的极化一致。通常在卫星通信业务中采用线极化和圆极化的方式。对于圆极化的卫星通讯业务,就车载动中通平板天线来说,汽车行走时的剧烈的颠簸和不停的偏航变化等姿态变化势必会带来卫星指向误差和极化偏角,此外长时间的平动也会造成因为地理经纬度的改变而带来极化误差角。车载动中通圆极化平板天线,是通过两线极化天线之间的相位和幅度的不同比值来实现不同的圆极化,因此就需要可变的功分器来实现。
对于不同车体姿态和不同的地理经纬度,需要的天线极化也是任意可变的,因此对于实现可变的功分器是能够无耗接收的必备条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动中通中车体姿态变化和地理经纬度变化带来的极化变化,实现接收天线无损耗接收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宽带波导可变功分器。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宽带波导可变功分器,包括矩形波导管、馈电同轴连接器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所述矩形波导管的一端内设有三层阶梯状的馈电匹配块;馈电同轴连接器设于馈电匹配块的最高层上,且馈电同轴连接器的端部伸至矩形波导管的一侧宽边外部,矩形波导管、馈电同轴连接器和馈电匹配块构成同轴波导变换器;矩形波导管的另一端的一侧宽边上沿宽度方向设有两条平行的滑槽9,两条平行的滑槽9内设有一可滑动的平板8,平板8上沿矩形波导管的宽度方向固定设有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和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且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和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之间的间距为矩形波导管宽度的二分之一,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和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可以随平板8一起在两条平行滑槽9内滑动;且两个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的端部伸至矩形波导管的一侧宽边外部,与馈电同轴连接器对应;与两个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相对应的矩形波导管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对耦合匹配块。
所述矩形波导管的宽度、高度、长度分别为16mm、6mm、40mm;所述馈电同轴连接器距相邻的矩形波导管短路端的距离为4mm;所述两个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之间的距离为8mm,两个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距相邻的矩形波导管短路端的距离为4~1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矩形波导一端宽边上装有同轴连接器,而在矩形波导另一端的宽边上装有两个间距恒定、在波导管横向上可以滑动的同轴连接器,通过改变这两天个同轴连接器在矩形波导管横向的位置,实现可变功分比;具有宽带,工作频带内功分比连续可变,结构简单等优点。
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和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在矩形波导100上移动时,馈电同轴连接器1的驻波曲线,见图6;由该曲线可以看出,改变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3的耦合输出能量,馈电同轴连接器1的驻波变化不大,在工作频带内驻波基本上小于1.8。
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和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在矩形波导100上移动时,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输出能量随移动的距离变化的曲线,见图7;由该曲线可以看出,平板8在两平行滑槽内滑动时,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的输出能量可以从-60dB到0dB连续变化。
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和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在矩形波导100上移动时,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和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随着移动距离变化,耦合输出能量随频率变化的曲线,见图8;由该曲线可以看出第一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2、第二耦合输出同轴连接器3耦合输出的能量在整个工作频带内比较平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同轴波导变换器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53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频段天线
- 下一篇:高导热锂离子电池安全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