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防油雾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4997.0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2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祥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1/00 | 分类号: | F03B11/00;F03B13/00;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3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轮发电机 机架 防油雾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轮发电机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防油雾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内部发生的甩油、油槽油雾溢出的现象,在很多高转速机组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机组运行中,推力头和镜板外壁会带动沾滞的静油运动,使油面因离心力的作用向油槽外壁涌高、飞溅或搅动,形成油雾。同时,随着机组的运行,轴承温度升高,使油槽内的油和空气体积膨胀,因而产生了内压,在内压的作用下,油槽内的油雾会从通气窗溢出。
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挡油管内部,位于发电机转子风路的负压区,在负压的作用下,上机架油槽内的油将溢出挡油管,内甩油落入转子,污染机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一种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防油雾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防油雾结构,所述上机架的通气窗内设有间隔设置的迷宫片,所述迷宫片的片距为10mm,迷宫片片数不少于20片。
所述上机架的轴承盖与推力头之间通过填料进行密封。
所述上机架的推力头开设有斜通气孔,推力头内壁开设有阻尼沟槽。
所述上机架的推力头内部设置双层挡油管。
所述上机架设置插在双层挡油管之间的挡油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消除高速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内、外甩油,保持电站厂房的整洁。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的通风窗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结构示意图,该上机架的通气窗1内设有间隔设置的迷宫片11,如图2所示,通气窗1内迷宫片11的片距为10mm,迷宫片片数不少于20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片距大大减小,这样的设置既能抑制油雾外溢,又能保持通气窗的通气平压。
上机架的轴承盖2与推力头3之间通过填料4进行密封。上机架的推力头3开设有斜通气孔5,推力头3内壁开设有阻尼沟槽6。上机架设有导油板7、冷却器稳油板8、机架补气管9、双层挡油管10及插在双层挡油管10之间的挡油板12。导油板7位于推力头3与冷却器之间;冷却器稳油板8位于冷却器上方;机架补气管9位于上机架油槽下方。
通过通气窗1、推力头3开设的斜通气孔5,可将挡油管内部与厂房内的大气压连通,破坏挡油管内部的负压,减弱上机架的内甩油。同时又能抑制油雾沿通气窗外溢。
通过锁紧轴承盖2上的盖板,将填料4压向推力头3,起加强密封作用
推力头3内壁开设的阻尼沟槽6,可抑制油槽内的油液上涌。
导油板7可使油流顺畅。冷却器稳油板8可减少油的波动,减小油雾。
机架补气管9可将发电机风路的高压汽流引至挡油管内部的负压区,减弱上机架的内甩油。
双层挡油管10、及插在双层挡油管10之间的挡油板12可增大油雾沿挡油管10上行的阻力,减小内甩油。
本实用新型消除高速水轮发电机的上机架内、外甩油,保持电站厂房的整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南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49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