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子对接焊缝的内壁对齐工装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24653.X | 申请日: | 201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9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民;王奉强;方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富尔顿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子 对接 焊缝 内壁 对齐 工装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造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在管子对接时能够从管子内壁控制管子对接偏差的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在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钢管对接时必须保证对接偏差的工艺质量控制问题,传统的保证钢管对接偏差的工艺技术是通过控制管子外壁的对接偏差来间接达到。但是,因为每一根管子本身存在的椭圆度、壁厚偏差等材料制造误差,当这些误差积累后就可能产生在管子对接时,管子外壁已经对齐,而管子内壁仍然没有对齐的情况,个别情况下,甚至会产生较大的内壁对接偏差(从管子受力分析的角度来讲,管子内壁对齐时的受力状态绝对要好于内壁不对齐时的受力状态);也就是说,从管子外壁控制对接偏差的工艺方法满足不了对管子内壁对接偏差精度有较高质量控制要求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控制管子对接偏差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管子对接焊缝的内壁对齐工装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子对接焊缝的内壁对齐工装夹具,其由夹具体、锥形胀杆、拉杆、胀珠、夹具盖、退出档板、限位钢片组成,把胀珠装入夹具体的柱状孔内,然后盖上夹具盖,用螺栓固定,拉杆的一端与锥形胀杆用罗纹连接固定,把锥形胀杆插入夹具体并向前推进,并在锥形胀杆的前端固定好退出档板,在限位槽中插入限位钢片。
工作原理是:
1、把已经开好焊接坡口和打磨好焊缝边缘的2根管子对接端放到对应的位置,从其中1根管子的另一端伸入锥形胀杆和夹具体,拉杆一端与锥形胀杆用螺纹连接固定,拉杆长度按照可以控制操作的长度确定,把退出档板与锥形胀杆前端用螺栓固定,把准备对接的其中1根管子的端部与夹具体上的限位槽对齐,在限位槽中插入限位钢片,然后把另外1根管子的端部套到夹具体上。
2、推进锥形胀杆,既可以用手工推进,也可以采用机械装置推进,使胀珠向四周突出,由4个胀珠的外圆周均匀地抵住2根对接管子的内壁,使2根管子的内壁自然、直线状地对齐。
3、管子内壁对齐后,从管子外侧在对接焊缝的根部用氩弧焊点焊定位焊缝3~5点,然后取下限位钢片,从管子的另一端拉出锥形胀杆时,胀珠会自然地向夹具体中心收拢,锥形胀杆上的退出档板也会带着夹具体一起从管子的一端退出。
4、夹具从管子一端退出后用氩弧焊焊好管子对接的底层焊缝,然后用焊条电弧焊对管子对接焊缝进行填充和盖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2根相同内径的管子对接焊接时,通过使用“管子对接焊缝内壁对齐工装夹具”,从而确保了管子内壁自然、直线状地对齐,可以确保把管子内壁对接偏差控制在0.2mm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子对接焊缝内壁对齐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该工装夹具由夹具体1、锥形胀杆2、拉杆3、胀珠4、夹具盖5、退出档板6、限位钢片7、螺栓8、10和垫圈9、11等组成。装配时,把胀珠4装入夹具体1的柱状孔内,然后盖上夹具盖5,用螺栓10固定。使用时,把(已经开好焊接坡口和打磨好焊缝边缘的)2根管子对接端放到对应的位置,锥形胀杆2和夹具体1从其中1根管子的一端伸入,拉杆3的一端与锥形胀杆2用螺纹连接固定(拉杆3的长度按照可以控制操作的长度确定)把退出档板6与锥形胀杆2的前端用螺栓8固定,把准备对接的其中1根管子的端部与夹具体上的限位槽对齐,在限位槽中插入限位钢片7,然后把另外1根管子的端部套到夹具体1上;推进锥形胀杆2,由于限位钢片的限位作用,夹具体在对接的2个管端内不会轴向移动,在锥形胀杆的锥面挤压作用下,使得胀珠4向四周突出,这样4个胀珠的外圆周就抵住了2根对接管子的内壁,使2根管子的内壁自然、直线状地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富尔顿热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富尔顿热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46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