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壳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24601.2 | 申请日: | 201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琚纪红;罗鹏飞;李生爱;邵彦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38/38 | 分类号: | H01F38/38;H02H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刘计成 |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 器用 电流 互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用的电流互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塑壳断路器作为低压配电线路中主要的保护电器之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用电的安全性、可靠性、精准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塑壳断路器提出了体积小、模块化组装等也提出相应要求。近年来电子技术逐渐应用于塑壳断路器产品并得到大力的发展,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塑壳断路器的特性保护系统,主要由电流互感器、智能控制器、磁通变换器三部分组成。其中电流互感器为电流信号采集单元,智能控制器为信号分析比较单元,而磁通变换器是脱扣执行单元。
可以看出只有作为信号采集单元的电流互感器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线性度和一致性,才确保证塑壳断路器可靠的保护线路。但是目前很多电流互感器由于其结构不尽合理、装配工艺较为复杂,由于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电流互感器与控制器在结构配合上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导致其精确度、线性度和一致性达不到使用要求,进而影响塑壳断路器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可靠、安装更换方便,精确度、线性度及一致性好的塑壳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塑壳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结构,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内设有动触头和电流互感器,所述底座和所述盖板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凹槽和固定孔,所述盖板上设有凸台和插脚,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对应,所述插脚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为矩形结构,所述插脚为矩形倒钩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四角各设有一固定孔,所述盖板的四角各设有一个与所述底座四角的固定孔相对应的插脚。
优选的,所述凹槽呈楔形结构,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形状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两对凹槽,所述盖板上设有两对与底座上凹槽相对应的凸台。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电流互感器的固定脚。
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三对固定脚。
优选的,所述螺钉为自攻螺钉。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塑壳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结构在底座上设置凹槽和固定孔,在盖板上设置相对应的凸台和插脚,这样就可有效提高盖板与底座之间配合的可靠性,进而提高电流互感器的精确度、线性度和一致性,再有该塑壳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结构组装方便、结构简单,适于批量加工制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该塑壳断路器用电流互感器结构包括底座1、盖板2、动触头3和电流互感器4,动触头3和电流互感器4位于底座1内,底座1与盖板2通过螺钉5连接,螺钉5为自攻螺钉,这样可增加连接的强度。从图1中可以看出底座1、盖板2、动触头3、电流互感器4、紧固螺钉5的装配顺序为自上而下组装,该组装方式更加的便捷,同时为动触头3、电流互感器4提供了更大的结构空间,为特别是较小电流时电流互感器的精度提供了保障。即可通过增加电流互感器4一次线圈的匝数进而来增加电流互感器4提供给智能控制器的能量。若将底座1、盖板2设计为前后装配结构,但这样必将影响到动触头3、电流互感器4的组装,并且由于电流互感器4的体积限制,无法实现电流互感器4一次线圈的匝数增加。
如图2、3所示,底座1的四角各设有一固定孔7,盖板2的四角各设有一个与底座1上四角的固定孔7相对应的插脚6,底座1中的固定孔7和盖板2中的插脚6成对布置。固定孔7为矩形结构,插脚6为矩形倒钩状结构,插脚6、固定孔7采用上述结构充分保证了盖板2上的插脚6接插的可靠性,并限制插脚6向内弯曲变形,另外其还具有一定导向作用。采用这种结构可确保了底座1和盖板2配合的紧密性,不会出现由于限位缺乏而引起的翘曲、变形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4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