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路器静接线端子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4130.5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6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崔华;李惠敏;叶磊;任山波;张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8 | 分类号: | H01H7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接线 端子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断路器中的插入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断路器可见于各种用电线路中,其种类繁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抽屉式断路器。从机械结构上讲,抽屉式断路器包括抽屉座和断路器本体;而从电路结构上讲,断路器的电路可分为主回路和二次回路两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连通所述二次回路的插入式接线端子由相互配合的静接线端子和动接线端子两部分组成,静接线端子和动接线端子分别安装在抽屉座和断路器本体上。
近年来,随着断路器的不断改进,断路器逐渐向小型化、模块化方向发展,模块化的静接线端子一般由并排设置的多个接触单元组成。
参见图1,在现有技术中,接触单元包括基座和嵌装在基座内的一组接线组件,基座1采用非导电材料制作,而接线组件由导电片6’和外端子4组成。导电片6’的外端与所述外端子4相连,用于连接外部导线,导电片6’的内端用于与动接线端子上的连接端相连接。其中导电片6’由一整块铜材构成,为了保证导电片6’的内端可以与动接线端子插接,导电片6’必须有足够大的横截面积,以保证导电片6’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在插接时不会变形,这样导电片6’需要耗费的铜材较多,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铜材、制造成本低的断路器静接线端子单元,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静接线端子单元,包括一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接线组件,每个接线组件包括一根导线和内端子、外端子,所述内端子、外端子分别导电连接在所述导线的两端,所述内端子、外端子分别定位在壳体的连接端口处。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基座和盖板两部分,所述基座内设有沟槽,每个接线组件位于一个所述沟槽内。
更优地,所述内端子上设有一凸台,所述基座上设有卡槽,所述凸台定位在所述卡槽中。
更优地,所述盖板上设有向内突出的圆柱,所述基座上设有圆槽,盖板与基座通过所述圆柱与圆槽的配合紧扣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普通导线代替了传统的铜导电片,可以节约铜材的用量,降低制造成本。在导线的内端增设一内端子,内端子与壳体定位连接,可以实现与动接线端子的正常插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节约铜材的同时并不会影响其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断路器静接线端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静接线端子单元的外形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静接线端子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静接线端子单元内的接线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 2、盖板 3、沟槽 4、外端子 5、内端子
6、导线 6’、导电片 7、卡槽 8、凸台 9、圆柱
10、圆槽 11、外连接端口 12、内连接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静接线端子单元包括一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若干个接线组件,本实施例中显示的是三个接线组件。如图4所示,每个接线组件包括一根导线6、一个内端子5和一个外端子4,内端子5、外端子4分别导电连接在导线6的两端,导线6可以采用普通的软导线,在壳体内可以方便地弯曲,内、外端子与导线6可采用包线形式连接。
结合图2、图3,所述壳体由非导电材料制成,它包括基座1和盖板2两部分,在基座1内设有沟槽3,每个接线组件位于一个沟槽3内。壳体上设有与外部导线连接的外连接端口11、以及与动接线端子连接的内连接端口12,所述外端子4定位在壳体内的外连接端口11处。
而内端子5则定位在壳体内的内连接端口12处,如图5、图6所示,内端子5上设有一凸台8,基座1上设有卡槽7,所述凸台8定位在卡槽7中,使内端子5在壳体内无法自由移动,保证在插接时内端子5不会退缩。
结合图5、图7,所述盖板2上设有向内突出的圆柱9,所述基座1上设有圆槽10,当盖板2与基座1扣合在一起时,所述圆柱9插入圆槽10中,实现紧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4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段拼装架桥机
- 下一篇:换热盘管外置的热泵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