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自充电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23454.7 | 申请日: | 201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7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裴如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金众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张萍 |
| 地址: | 52388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充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的自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手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具之一,成年人几乎达到了人手一部,甚至一人几部的程度。目前市面上的手机通常采用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作为供电电池,目前的电池技术通常只能达到电池使用寿命为两三年,然而由于电池性能上的差异,通过充电器充电后,电池的使用寿命会减少一半左右,或者至少电池的续航时间要缩短许多,这样不仅会给用户带来不便,也会增加使用成本。且目前手机所采用的直充方式,不好判断其是否充满,过早切断电源则会导致没有充满电,过迟切断电源则会对电池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脉冲电流充电、充电完成后可自动报警提示的手机自充电电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自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电路、电子开关、报警电路、电池、负脉冲放电回咱和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充电电路一路连接电子开关,另一路分别连接手机电池、负脉冲放电回路和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电子开关一路连接报警电路,另一路连接负脉冲放电回路;负脉冲放电回路连接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连接回负脉冲放电回路。
优选地,所述电子开关由三极管T1、电阻R3、R4和电容C2构成;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D2连接,发射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和报警电路的电阻R10。
优选地,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10、R11和双色发光二极管LED1、LED2,发光二极管LED1、LED2的反向端连接在一起;电阻R10一端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向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在发光二极管LED1与LED2之间,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5、R6、R7、R9、R12及集成电路D3;集成电路D3的输入连接连接电阻R6和热敏电阻R5,输出端则通过电阻R7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并通过电阻R8连接负脉冲放电回路中三极管T2的基极;负脉冲放电回路由三极管T2及电阻R9构成,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电阻R9的连接处连接有电阻R12,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中集成电路D3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压基及比较电路的集成电路D3为TL431。
本实用新型既可通过外部充电器进行充电,也可通过电池本身进行充电,其采用脉冲电流充电,充满后转入负脉冲电流浮冲,与手机电池做成一体,可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且充电完成后报警电路会自己发出提示信息,更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手机自充电电路,包括充电电路、电子开关、报警电路、电池、负脉冲放电回咱和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充电电路一路连接电子开关,另一路分别连接手机电池、负脉冲放电回路和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电子开关一路连接报警电路,另一路连接负脉冲放电回路;负脉冲放电回路连接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连接回负脉冲放电回路。
电子开关由三极管T1、电阻R3、R4和电容C2构成;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D2连接,发射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和报警电路的电阻R10。
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10、R11和双色发光二极管LED1、LED2,发光二极管LED1、LED2的反向端连接在一起;电阻R10一端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向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在发光二极管LED1与LED2之间,另一端接地。
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包括电阻R5、R6、R7、R9、R12及集成电路D3;集成电路D3的输入连接连接电阻R6和热敏电阻R5,输出端则通过电阻R7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并通过电阻R8连接负脉冲放电回路中三极管T2的基极;负脉冲放电回路由三极管T2及电阻R9构成,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电阻R9的连接处连接有电阻R12,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压基准及比较电路中集成电路D3的输入端连接。
电压基及比较电路的集成电路D3为TL4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金众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金众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34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料筛选机的振料盘
- 下一篇:一种电动钻机电能优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