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PI数据库的服务器监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23209.6 | 申请日: | 201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4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楼平;詹辉红;卢黎明;孙卫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电力局 |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F11/3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i 数据库 服务器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务器监控系统,特别是一种基于PI数据库的服务器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运维部门需要保证信息系统7x24小时不间断,一般都要求部署服务器监控软件。目前市面上的服务器监控软件一般都使用关系数据库来保存实时数据,如服务器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等,一般都存在以下缺点:
1,无法对服务器运行相关实时数据做长期保存。由于关系数据库更适用于保存管理信息,对实时数据的长期保存存在困难,无法支持对服务器运行状况的长期统计分析,如季度运行分析、年度运行分析等。
2,开放性较差,无法简单有效地对数据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市面上现有软件都比较封闭,用户有新的需求时,即便是添加一张简单的报表,只能要求软件开发商添加新的功能,用户无法直接利用数据自定义一些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PI数据库的服务器监控系统,将服务器运行相关实时数据存入PI实时数据库,较好的解决了目前主流服务器监控软件的两个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PI数据库的服务器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模块、接口模块和PI数据库,采集模块与服务器建立网络连接并通过采集程序定时采集服务器实时的运行参数,接口模块分别与采集模块和PI数据库建立网络连接并通过XML文件作为数据交换媒介将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服务器实时的运行参数存入PI数据库。PI数据库是按照测点来组织数据的,根据是时间节点在测点上存放数据记录,PI数据库附带两个简单实用的工具Process Book和Excel DataLink,这两个工具允许用户通过测点来利用PI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定义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模块包括定时器模块、文件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定时器模块每隔一定时间对采集结果文件存放目录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得到的XML结果文件放入结果文件集合中、文件处理模块在多次扫描后结果文件集合都为空的情况下判定采集程序异常并报警提示管理员或者得到结果文件集合并从中逐个取出XML结果文件进行处理,存储模块在成功将XML结果文件中的数据存入PI数据库的情况下删除所述XML结果文件或者在XML结果文件处理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下记录日志并将所述XML结果文件复制到ERROR文件夹。
进一步的,所述文件处理模块包括解析模块和判定模块,解析模块读取XML结果文件并逐条解析采集结果从而得到服务器实时的运行参数值和所述运行参数值的时间戳,判定模块在将服务器实时的运行参数值作为一个测点保存到PI数据库前,先判断PI数据库中是否存在所述测点,若不存在,则先在PI数据库中创建相应测点,确保测点存在以后,接着判断所述测点的运行参数值是否运行更新,若需要更新则将运行参数值和所述运行参数值的时间戳保存到PI数据库,否则丢弃所述运行参数值。
进一步的,所述文件处理模块中还设有测点控制模块,测点控制模块中包含文件处理模块处理XML结果文件时产生的所有测点和针对每个测点判定是否允许更新的处理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利用PI数据库保存服务器实时的运行参数,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文件系统利用率等,实现了服务器监控的同时,能对数据做长期保存,为长期的运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利用XML文件作为接口程序的数据来源,将采集程序与PI数据库接口程序独立开来,实现数据存入PI数据库,达到程序松耦合,运行稳定;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用户能利用PI数据库附带两个简单实用的工具Process Book和Excel DataLink,通过测点来利用PI数据库中的数据自定义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接口模块处理数据的流程图;
图3为文件处理模块处理XML结果文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电力局,未经湖州电力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32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