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22832.X | 申请日: | 201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6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L·迈尔浩恩;托德·M·哈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可传输光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个人计算机运用多种技术来提供数据的输入输出。PC架构USB(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运用于计算机以及电子消费品的传输标准。世界著名的计算器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并且设立了USB接口规范。USB接口可运用于:鼠标、键盘、电子记事本、游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外部存储设备,网络组件等等。
USB支持三种数据传输速率:1)速度为15Mbit/s(187.5KB/s)的低速模式,其用与人机接口设备模式,例如:键盘、鼠标、操纵杆。2)速度为12Mbit/s(1.5MB/s)的全速率模式。在USB2.0标准之前,全速是最快的传输效率且许多设备数据低于全速模式传输效率。全速设备将USB的带宽以先到先传的原则来分割,但在同一时间设备有效使用带宽的情况也并不是常见的。所有的USB端口支持全速模式传输效率。3)高达480Mbit/s(60MB/s)高速模式传输效率。然而在许多设备上,典型的高速传输只能达到理论数据传输率的一半(60MB/s)。大部分可实现的高速USB设备传输速度相当慢,通常大约3MB/s,有时也可达10-20MB/s的数据传输率对于一些设备是足够的,但不能满足所有设备要求。然而,在音频和视频信号的传输中,通常需要高达100MB,甚至需要1到2GB。所以目前的USB传输效率是不够的。因此更快的串连总线传输被运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PCI-Express(传输效率可达2.5GB/s),SATA(传输效率可达1.5GB/s和3.0GB/s)。
从电气运用角度来看,上述非USB协议的传输接口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运用。然事实并非如此,许多便携式装置上都安装了USB连接器,而不是非USB连接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非USB连接器包含更多的信号针脚,并且体积也比较大。例如,当PCI-E被用于提供高速传输数据效率时,一个26个针脚的连接 器和更宽的卡式结构限制了快存卡的使用。另外一个例子,SATA运用了两个连接器,一个7个端子的连接器,用于信号传输。另外一个15个端子的连接器,用于电源传输。由于这些因素,SATA更广泛用于内部存储而不是外部设备。
现有的USB连接器拥有小的体积,但是低的传输率。然而其它非USB连接器(PCI-E接口,SATA接口)拥有高的传输率,但是大的体积。他们都不适用于现代高速设备、小型电器装置和外围设备。具有小体积且满足高速传输效率的连接器,便携式是非常必须的。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使用于光学数据传输。若将可实现电子信号和光信号传输结合起来运用于连接器上,将满足不同的需求。一种既可以传输电信号也可以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已经逐步得到运用。这个连接器包括安装在一个绝缘本体上的若干金属端子,和一些组装于箍件并安装在这个本体上的透镜。一种混合光纤,包含有与金属端子相连的金属芯线以及时与透镜组件相连的光纤。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透镜不能够浮动而被固定在绝缘体上。如果在制造过程中有一些公差的话,它们将不能准确的对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浮动功能的光学模块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光学模块、光纤,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光学模块置于安装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移;所述光纤连接至光学模块;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盖板及弹性部件,所述盖板安装于绝缘本体并覆盖所述光纤并与弹性部件相结合,所述弹性部件沿横向分离布置并组装于盖体且抵靠所述光学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光学模块及光纤,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光学模块置于安装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移;所述光纤连接至光学模块,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弹性部件及盖板,所述弹性部件设有持续向前施压光学模块的 偏置臂,所述盖板安装到绝缘本体并覆盖所述光纤,并以不可移动的形态与弹性部件相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效果:弹性部件可以在前后方向偏置光学模组而使其沿前后方向浮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组合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2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28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