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红外线节能灶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2634.3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03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曾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祥林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1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农劲风 |
地址: | 53720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红外线 节能 灶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头装置,尤其是一种垂直红外线节能灶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所用的红外线灶头,采用传统式灶头装置红外线灶头,液化气喷到灶头内受到阻止浮出红外线陶瓷燃烧板的,这样的气体没有得到喷气孔喷出来畅然有力散出红外线陶瓷燃烧板,火焰没有力度,热能效果不显著,而且火盖内环没有安装窜风孔,使大量的火焰难于往外散,大大浪费热能,而且也没有节能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垂直红外线节能灶头,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
这种垂直红外线节能灶头,包括:喷气孔、混气区、输气管、风门、灶身,灶身的下底设有风门,风门的中端设有喷气孔,喷气孔与输气管固定连通,红外线陶瓷燃烧板的下底设有混气区,红外线陶瓷燃烧板通过设有的多个出气孔与混气区固定连通。
红外线陶瓷燃烧板外形呈圆形或多边形;红外线陶瓷燃烧板上设有多个窜风孔,窜风孔封闭穿出混气区的底面。
混气区呈半球状或棱台状。
红外线陶瓷燃烧板与灶身两者固定连接呈杯子状。
该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造价较低的垂直红外线节能灶头,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安装容易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范围较广;燃气一步到位散到火孔,可让火焰散开度达到较佳的效果,设有红外线陶瓷燃烧板和窜风孔使燃气燃烧达到理想的效果,可避免出现回火的现象,能让燃气燃烧得更充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窜风孔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主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喷气孔1、混气区2、输气管3、风门4、红外线陶瓷燃烧板5、灶身6、窜风孔7、出气孔8。
垂直红外线节能灶头,包括:喷气孔1、混气区2、输气管3、风门4、灶身6,灶身6的下底设有风门4,风门4的中端设有喷气孔1,喷气孔1与输气管3固定连通,红外线陶瓷燃烧板5的下底设有混气区2,红外线陶瓷燃烧板5通过设有的多个出气孔8与混气区2固定连通。
红外线陶瓷燃烧板5外形呈圆形或多边形;红外线陶瓷燃烧板5上设有多个窜风孔7,窜风孔7封闭穿出混气区2的底面。
混气区2呈半球状或棱台状。
红外线陶瓷燃烧板5与灶身6两者固定连接呈杯子状。
工作原理:
红外线陶瓷燃烧板5底部设有混气区2,红外线陶瓷燃烧板5与灶身6两者合并呈杯子状,混气区2环绕中部设有多个窜风孔7,并且窜风孔7封闭穿出混气区2的底面,灶身6底部设有适当风门4,风门4通过喷气孔1与输气管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祥林,未经曾祥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2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频交流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石墨烯纳米带电阻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