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资源开采型降水井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1523.0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9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张丙吉;王晓辉;李镇波;宋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中建东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E21F16/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00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资源 开采 降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降水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楼房的高度越来越高,而要保证建筑的稳定,相应的地基等基础设置也越挖越深;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压缩,人们更加重视地下空间,如地下铁路,地下建筑等。而地下施工时不可避免遇到排水问题。初始阶段,一般采用将地下水直接排出施工区域外的办法,此办法不仅仅浪费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更重要的是,此方法还带走大量的粉细沙,抽空了地下水后容易导致地层塌陷。为解决此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为96109155.X公开了一种地下铁道排水施工方法,“将施工作业区地下浅部含水层的水抽出后,再回灌到地下深部含水层内或再回灌到施工完成后的地下浅部含水层内”,其方法为:“在地铁隧道外,距地下铁道隧道中心线两侧10-30米处沿轴向间隔设置多个孔径大于0.4米,水管(7)直径大于0.2米,深及地下浅部含水层(12)的降水井(1),(2)在降水井(1)周围间隔设置多个孔径大于0.4米,水管(7)直径大于0.2米,深及地下深部含水层(15)的回灌井(4),(3)在降水井和回灌井之间由水路管道(5)连通,(4)在降水井(1)内设置抽水泵(9),在回灌井(4)内设置回扬泵(14),(5)在降水井(1)和回灌井(4)周围设置多个自渗砂井(2),(6)在降水井(1)和回灌井(4)井口设置操作孔(6)。”,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技术内容需要设置多个不同的降水井,且需要将这些降水井通过泵、管道连接起来,这样就造成了成本高、施工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结构简单且仅仅由单一降水井构成的降水施工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非资源开采型降水井,所述降水井在地表以下分成上、中、下三部分,所述上部分与地表浅水层对应,所述中部分与不透水层对应,所述下部分与地表深水层对应;在所述降水井的上部设置泵,泵的进水口设置在降水井的上部,泵的出水口在降水井的下部,在降水井的上部的井壁上设置大量进水孔,在降水井的下部的井壁上设置大量出水孔,降水井的中部井壁为密封状;降水井的下部直径小于降水井的上部直径;在降水井的上部还设置排气管;
为防止泥沙对井壁进、出水孔的堵塞,所述降水井的下部井壁内侧设置滤网,所述滤网与井壁间设置滤料;在降水井的上部井壁的内侧设置滤网;
为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及安装必要的电控设施,所述降水井的顶部设置井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仅仅用一个降水井解决了降水问题,结构合理,施工方便,成本低;2.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3.施工灵活,可根据不同的地表情况,设置不同数量的降水井,且每个降水井也可设置不同的降水井深度、上、中、下各自的尺寸等技术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降水井在地表以下分成上部分101、中部分102、下部分103,所述上部分101与地表浅水层对应,所述中部分102与不透水层对应,所述下部分103与地表深水层对应;在所述降水井的上部分101内设置泵2,泵的进水口设置在降水井的上部分101,泵的出水口通过管道3设置在降水井的下部分103,在降水井的上部分101的井壁上设置大量进水孔,在降水井的下部的井壁上设置大量出水孔,降水井的中部井壁为密封状;降水井的下部直径小于降水井的上部直径;在降水井的上部还设置排气管4;
为防止泥沙对井壁进、出水孔的堵塞,所述降水井的下部分103井壁内侧设置滤网7,所述滤网7与井壁间设置滤料5;在降水井的上部分101井壁的内侧设置滤网7;
为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及安装必要的电控设施,所述降水井的顶部设置井室6,所示泵2通过电线8与井室6内的控制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地面的水如果向下层更深的地表排放,需要中间设置不透水层,为此,降水井的中间部分的井壁不设置孔,使得该部分的土壤是干燥的,利用土壤的自然粘性,可将上层的地表浅水层和下层的地表深水层分开,地表浅水层的水通过降水井的上部分101井壁的进水孔进入降水井内的泵2的进水口,在泵2的作用下,水被输送到降水井的下部分103,由于降水井下部分103的井壁上有许多出水孔,水在泵的压力下由这些出水孔进入地表深水层;而降水井的中部分102的井壁上没有孔,所以,水不会进入不透水层,这样,就通过降水井将地表的水向下排出,而中间部分102由于井壁没有孔,没有水流出,使地表的这一层形成了不透水层。
为防止降水井下部分103的水的压力传递到降水井的上部分101,所述降水井的上部分101的直径大于下部分103的直径,这样,有少量的回流的水在体积突然变大的情况下,自然压力释放;为防止水里的气泡对水流出下部分的影响,设置了排气管,气体可从该管道向上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中建东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沈阳中建东设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1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