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钓具的升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1444.X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0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徐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爱华 |
主分类号: | A01K97/04 | 分类号: | A01K9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余显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钓具 升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具,尤其是指一种固定饵盘且可灵活调节饵盘的高度的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
钓鱼作为一种休闲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因此,钓具也广泛地得到了使用,在钓鱼时,通常需要将钓具的底座固定在工具箱上,然后将饵盘固定在该底座上,而饵盘的高度需要随时调节以满足钓鱼者的需要,目前则是通过螺栓锁紧或放松的方式用来调节饵盘的高度,通常调节所需时间较长,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弹性结构实现饵盘连接管及饵盘升降的灵活调节,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钓具的升降结构,包括饵盘固定杆、底座,设于饵盘固定杆下端的阻挡部,还包括套设于饵盘固定杆上的升降管,设于升降管上且与其连通的容纳部;一棘爪的前端部穿过容纳部与设于饵盘固定杆上的止动段相咬合用于防止饵盘固定杆下降,而棘爪的后端位于容纳部之外;在棘爪上依次套设有位于容纳部内的弹簧、固定块,弹簧与前端部的后端面相抵靠,而固定块与弹簧的后端面相抵靠并与容纳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阻挡部与饵盘固定杆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止动段由复数个圆台相连接而组成,且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固定块与容纳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块的外端面上设有“一”字形槽。
进一步,所述棘爪前端部的直径大于后端部,后端部的末端设有球形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饵盘固定杆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止动段,止动段上套设有可相对移动的升降管,棘爪前端部穿过容纳部后与升降管内的止动段的某一位置相咬合,可防止饵盘固定杆下降,可将饵盘固定杆上的饵盘固定在某一高度,如需下调饵盘高度,只需要将棘爪的后端往外拉,则棘爪的前端部与止动段相脱离,饵盘固定杆下降,当到达合适位置时,松开棘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棘爪复位,前端部重新和止动段咬合,阻止饵盘固定杆下降,从而轻易实现饵盘固定杆的升降调节,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2所示,一种钓具的升降结构,用于调节饵盘的高度,包括饵盘固定杆1、底座2,设于饵盘固定杆1下端的阻挡部3。
还包括套设于饵盘固定杆1上的升降管4,设于升降管4上且与其连通的容纳部5;饵盘固定杆1上设有止动段11,该止动段由复数个圆台相连接后组成,构成复数个圆锥面。
棘爪6的前端部61穿过容纳部5与止动段11相咬合,用于防止饵盘固定杆1下降,而棘爪6的后端位于容纳部5之外;在棘爪6上依次套设有位于容纳部5内的弹簧7、固定块8,弹簧7与前端部61的后端面相抵靠,而固定块8与弹簧7的后端面相抵靠并与容纳部5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块8的外端面上设有“一”字形槽,便于固定块8的安装或拆卸。
所述阻挡部3与饵盘固定杆1通过螺纹连接,便于拆卸,而且可以防止升降管4从饵盘固定杆1上脱出。
所述棘爪前端部61的直径大于后端部62,便于安装弹簧;后端部的末端设有球形手柄9,且手柄9与后端部6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安装或拆卸。
综上所述,饵盘固定杆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止动段11,止动段11上套设有可相对移动的升降管4,棘爪前端部61穿过容纳部5后与升降管4内的止动段的某一位置相咬合,可防止饵盘固定杆1下降,可将饵盘固定杆上的饵盘固定在某一高度,如需下调饵盘高度,只需要将棘爪6的后端往外拉,则棘爪的前端部61与止动段11相脱离,饵盘固定杆1下降,当到达合适位置时,松开棘爪6,在弹簧7的作用下,棘爪6复位,前端部61重新和止动段11咬合,阻止饵盘固定杆1下降,从而轻易实现饵盘固定杆的升降调节,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爱华,未经徐爱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14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田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
- 下一篇:一种养殖污水序批式循环处理与再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