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调节机和离子产生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0948.X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3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金沢透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L9/22 | 分类号: | A61L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武玉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调节 离子 产生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机和离子产生单元,特别是涉及与空气一起送出离子的空气调节机和设置成相对于这种空气调节机能够装拆的离子产生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空气调节机,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9497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离子产生功能的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即使因风量使风的流动方向发生变化,也能够有效地将产生的离子向空气中吹出。专利文献1公开的具有离子产生功能的电气设备,在作为电气设备的空气净化机中安装有离子产生装置。
通常,如果很多人长时间停留在密闭的房间、办公室或会议室等内,则由于与呼吸一起排出的二氧化碳、香烟的烟雾、尘埃等,使室内的污染微粒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人体有害的有害物质飞散在空气中,所以利用离子产生器来抑制这种有害物质的浓度。利用从离子产生器向室内送出的离子(正离子、负离子),可以除去漂浮在空气中的细菌或使病毒失去活性。
此时,通过提高向室内送出的离子的浓度,增强了对细菌或病毒的除菌效果。因此,近年来希望从离子产生器与空气一起送出更高浓度的离子。
离子产生器包括:送风机,用于向室内送出空气;以及离子产生装置,设置在由送风机送出的空气的流动通道上,用于向流经该流动通道的空气中吹出离子。为了提高向室内送出的离子的浓度,可以考虑提高由离子产生装置产生的离子的个数。因此,需要提高离子产生装置的放电强度、增加放电次数或者提高离子产生效率。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持续向用于产生放电的电极施加高电压。 因此,电极随时间的增加而劣化,难以将向室内送出的离子的浓度保持为高浓度。因而需要把离子产生装置设置成相对于离子产生器能够装拆的单元,并且定期更换该单元。
另一方面,作为提高向室内送出的离子的浓度的方法,可以考虑增加安装在离子产生装置上的离子产生部的个数。此时,如果离子的个数达到一定量以上则成为饱和状态,难以显著提高离子浓度。因此,具有如下方法:将多个离子产生部相互隔开距离相对配置,以使从离子产生装置吹出的离子扩散到空气的整个流动通道内。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离子产生装置设置成能够装拆的单元,所以需要使用连接部以使多个离子产生部一体化。但是,连接部的设置形态可能会对流动通道内的空气流动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不能有效地向室内送出离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把离子产生装置设置成能够装拆的单元、且能够有效地送出离子的空气调节机和离子产生单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包括:主体部,形成有空气的流动通道;以及离子产生单元,用于向流经流动通道的空气中吹出离子。离子产生单元设置成相对于主体部能够装拆。离子产生单元包括:第一离子产生部和第二离子产生部,相互隔开距离配置,用于产生离子;以及连接部,连接第一离子产生部和第二离子产生部之间。第一离子产生部和第二离子产生部分别包括一端和另一端。第一离子产生部的一端和第二离子产生部的一端相互隔开间隔地定位于流动通道内。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一离子产生部的另一端和第二离子产生部的另一端。
按照这种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由于通过连接部连接第一离子产生部和第二离子产生部的另一端,所以可以把具有多个离子产生部的离子产生装置设置成能够装拆的单元。此外,由于第一离子产生部和第二离子产生部的一端相互隔开间隔地定位于流动通道内,所以上述一端的空气流动不会被连接部妨碍。由此,可以有效地送出从离子产生单元吹出的 离子。
此外,优选的是,主体部具有划定流动通道的内壁。在主体部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从内壁凹陷,用于收容连接部。按照这种结构的空气调节机,在第一离子产生部和第二离子产生部的另一端,可以防止连接部妨碍空气流动。
此外,优选的是,连接部具有表面,该表面与内壁相连并沿该内壁延伸。按照这种结构的空气调节机,在第一离子产生部和第二离子产生部的另一端,可以进一步有效地防止连接部妨碍空气流动。
此外,优选的是,空气调节机还具有收容在主体部内的风扇。风扇转动时从内周一侧向外周一侧送出空气,并且使空气在流动通道内流动。主体部具有涡旋面。在从风扇的转动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涡旋面沿风扇的外周弯曲延伸,并且沿周向引导从风扇送出的空气。凹部配置在风扇转动方向上的涡旋面的延长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09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