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分离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0824.1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2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龙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南海智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25 | 代理人: | 李宪宾 |
地址: | 528231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炊具,尤其是涉及一种炖煮汤用锅具。
背景技术
在炖煮汤时,一般会出现在炖煮好的汤液表面有一层由食材所产生的油脂,如果不将油脂去除,则汤液非常肥腻,不利于食用和健康。目前常用的炖煮汤用锅具是单一锅体结构,炖煮之后汤液及油脂全部都留置在锅体中,无法将汤液与油脂分离,食用时还通常需要将漂浮在汤液表面的油脂捞除,非常费劲,而且也难以把油脂捞除干净。
专利号为200920150664.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的锅具结构”,该锅具包括有外锅、中锅以及内锅,中锅与内锅活动连接,食材置于内锅中,炖煮之后提起内锅(中锅一并带起),汤液经中锅流入外锅中,油脂保留在内锅中,从而将汤液与油脂分离。这种锅具虽然解决了汤液与油脂分离的问题,但中锅与内锅的连接结构复杂,存在连接是否可靠的安全隐患,取出内锅的食材时还要脱开中锅与内锅之间的连接,使用很不方便,而且当从外锅中提起内锅及中锅时,由于中锅中残留的汤液是满的,移动过程中残留汤液容易洒漏在外,影响清洁卫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油水分离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包括外锅、中锅以及内锅,中锅座于外锅中,内锅活动置于中锅内,内锅底部开有网孔,在中锅的侧壁开有疏流孔;所述的中锅装有中锅提把。
所述中锅的内壁设有环形凸台,内锅开口端带有向外突出的唇边,内锅放进中锅时所述唇边压在所述环形凸台上。
所述内锅可直接搁在所述中锅的底部上,并且内锅的底部设有突起。
所述内锅装有内锅提把。
所述中锅的上部开有循环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内锅搁置在中锅中,提起中锅时内锅与中锅不会发生连接松脱问题,安全可靠,而且提起中锅之后直接提起内锅即可取出食材,使用十分方便;又由于此时中锅中残留的汤液和油脂其液面已低于中锅侧壁的疏流孔,残留的汤液和油脂不会洒漏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起中锅的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汤液与油脂分离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起内锅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油水分离锅包括外锅1、中锅2以及内锅3,中锅2内壁有一环形凸台4,内锅3开口端带有向外突出的唇边5,内锅3放进中锅2时唇边5压在环形凸台4上,内锅3底部开有网孔6,在中锅2的侧壁开有疏流孔7,汤液从此疏流孔7流到外锅1中,中锅2安装有中锅提把8,内锅3安装有内锅提把9,中锅2的上部开有循环通气孔10,与外锅1大气相通。
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内锅3搁在中锅2的底部上,并且内锅3的底部设有突起14垫高内锅,内锅3的高度与中锅2的高度相当。
参见图3、图4、图5以及图6,使用时,将食材11置于内锅3中,炖煮之后食材11所产生的油脂12漂浮在汤液13表面;提起中锅2,汤液13经内锅底部的网孔6从疏流孔7流到外锅1中,当汤液13液面下降到与疏流孔7平行时,汤液13不再流出,全部油脂12及少量汤液13保留在内锅3中,从而将汤液13与油脂12分离;此时提起内锅3,内锅3中残留的汤液13和油脂12透过网孔6全部流至中锅2,中锅2中的液面同时亦下降到疏流孔7以下,不会洒漏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龙,未经刘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0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合路器
- 下一篇:一种可储存筷子的双层保鲜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