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量调节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0419.X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9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20 | 分类号: | F16K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鹏;魏晓波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控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流量调节阀是组成制冷系统的重要部件,是制冷系统四个基本部件中除去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外的另一基本部件。流量调节阀的工作过程一般为:随着线圈装置的通电或断电,阀针调节阀口的开度,从而调节制冷剂的流量。此外,流量调节阀在液压系统和石油输送等其他流体控制领域也存在广泛的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058002320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流量调节阀;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流量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流量调节阀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所示,电机壳体62的内部设有电机70,该电机壳体62的下部壳体60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头部48中。如图2所示,阀单元40包括排放活塞130(相当于螺母),该排放活塞130具有内螺纹,用于容纳具有外螺纹的驱动轴78(相当于丝杆)。该排放活塞130沿轴向延伸较长的长度,并可滑动地安装在套管146中,该套管146安装下部壳体60中。排放活塞130被套管146限制不能周向转动,当电机70通过齿轮系统驱动具有外螺纹的驱动轴78旋转时,由于排放活塞130不能周向转动,因而只能轴向运动,进而带动阀单元40调节阀座22上阀口的开度。然而,该现有技术中流量调节阀具有如下缺陷:
第一,阀单元40包括后部件94,该后部件94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于中间部件96中,从而对排放活塞130进行轴向限位;如图2所示,由于排放活塞130需要关闭或开启小阀口120b,因而排放活塞130在径向上不能晃动,亦即排放活塞130与后部件94或中间部件96在径向上没有间隙,否则会影响密封小阀口120b的密封性能。阀体各零部 件的加工及组装会带来较大的同轴度误差,使得驱动轴78与排放活塞130之间具有较大的同轴度误差,由于排放活塞130不能沿径向发生晃动,因而易于导致驱动轴78卡死;
第二,后部件94与中间部件96通过螺纹配合连接,随着排放活塞130及阀单元40在沿轴向运动的过程中,螺纹配合容易发生松动,导致对排放活塞130进行轴向定位的可靠性较低;
第三,排放活塞130需要被固定在下部壳体60的套管146中,由该套管146限制其不能周向转动,因而排放活塞130需要从阀单元40中伸出足够的长度,以便伸入该套管146中;该种结构设计使得与排放活塞130配合的驱动轴78也具有较大的长度,导致驱动轴78的绕度大,排放活塞130与驱动轴78组装时的同轴度难于保证,如果装偏会增加阻力矩,甚至导致驱动轴78卡死;
第四,如上文所述,排放活塞130需要从阀单元40中伸出足够的长度,以便伸入该套管146中,相应地,会导致驱动轴78和下部壳体60沿轴向具有较大的长度,因而导致材料成本增加。
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流量调节阀作出改进,从而一方面能够消除零部件加工及组装带来的丝杆和螺母之间的同轴度误差,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螺母轴向限位的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流量调节阀,该流量调节阀的结构设计一方面能够消除零部件加工及组装所带来的丝杆和螺母之间的同轴度误差,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螺母轴向限位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量调节阀,包括阀座及连接于阀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其输出轴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沿轴向运动调节所述阀座上的阀口的开度;所述阀杆的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螺母整体或所述螺母的下部沿径向间 隙配合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中设有对所述螺母进行轴向限位并间隙配合于所述螺母外部的限位部件。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卡圈,所述螺母的圆周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台阶面,所述卡圈卡装于所述环形限位槽中并支撑于所述限位台阶面上,所述卡圈的内壁与所述螺母的对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沿周向套装支撑于所述限位台阶面上,并其内壁与所述螺母对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卡圈进一步通过所述挡圈支撑于所述限位台阶面上。
优选地,所述挡圈的顶面上进一步开设有挡圈台阶面,所述卡圈进一步支撑于所述挡圈台阶面上,并所述卡圈的内壁与所述挡圈对应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04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