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支撑板结合件压平焊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20250.8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0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敏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11130 | 代理人: | 王为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支撑 板结 压平 焊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用于纺丝箱体内胆的一种新型支撑板结合件压平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支撑板结合件是纺丝箱体内部件最关键的结构之一,它包括上板、下板和套筒结合件三个零部件。上板与下板上开有许多圆孔,一般有12~32个孔,开孔尺寸与套筒结合件的外圆直径相匹配。上板与下板的长度1200~4000mm,其长度随套筒结合件数量和直径增加而增加。作为纺丝箱体装配的基准面和纺丝组件安装的基准中心线,上板和下板的表面需要精加工,随着纺丝生产线大型化、规模化、品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纺丝箱体越来越大,因此上板和下板的尺寸越来越长,上板与下板的开孔数越来越多,作为单独零件来说,上板与下板的平行度、直线度和垂直度均可以由机加工进行保证,但当与套筒结合件焊接后要保持下板与上板的平行度、直线度和垂直度将越来越困难,由于焊接变形将非常容易出现翘边、扭曲、波浪等种种不良的状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高效可靠,方便快速拆装,适用于多尺寸支撑板结合件,减少焊接变形,保证焊后的支撑板结合件外形尺寸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它包括基础框架1、装配底板2、下板垫块3、压块垫板4、下板压块5、下块紧固螺栓6、上板压条7、上板压紧长螺栓8、上板压条螺母9、上板10、套筒结合件11、下板1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支撑板结合件压平焊接工装,由以下部件连接组成:
装配底板2固定安装在基础框架1上构成工作平台,下板垫块3平放在装配底板2的中心线上,下板12平放在下板垫块3上,把下板压块5和压块垫板4分别布置在下板12的两侧,通过下块紧固螺栓6锁紧,在下板12上依次安装套筒结合件11和上板10,把上板压紧长螺栓8旋入装配到底板2上后,套入上板压条7,通过上板压条螺母9将上板压条7固定在上板10上。
其中,所述装配底板2与基础框架1通过焊接连成一个坚固的操作平台。
其中,所述压块垫板4平放于下板压块5的下方,用于调节下板压块5的高度,压块垫板4和下板压块5按位置分别安装在下板12的两侧,通过下块紧固螺栓6锁紧,将下板12结实地固定在操作平台上。
其中,所述上板压紧长螺栓8通过在装配底板2上的螺孔连接在装配底板2上。
其中,所述上板10、套筒结合件11与下板12依次焊接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要求:装配底板2与基础框架1固定后,需对装配底板2的上平面精加工,保证上平面的平整度,同时保证粗糙度在Ra1.6以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新颖,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尺寸的支撑板结合件,保证了支撑板结合件的焊后精度要求,大大方便了纺丝箱体后续的加工装配工作,保证了纺丝箱体的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一为新型支撑板结合件压平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附图二为新型支撑板结合件压平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附图中的部件编号:1基础框架、2装配底板、3下板垫块、4压块垫板、5下板压块、6下块紧固螺栓、7上板压条、8上板压紧长螺栓、9上板压条螺母、10上板、11套筒结合件、12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新型支撑板结合件压平焊接工装
装配底板2焊接在基础框架1上构成工作平台,下板垫块3平放在装配底板2的中心线上,下板12平放在下板垫块3上,把下板压块5和压块垫板4分别布置在下板12的两侧,其中压块垫板4平放于下板压块5的下方并通过下块紧固螺栓6锁紧,在下板12上依次焊接安装套筒结合件11和上板10,把上板压紧长螺栓8旋入装配到底板2上后,套入上板压条7,通过上板压条螺母9将上板压条7固定在上板10上。
实施例2、新型支撑板结合件压平焊接工装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合件压平焊接工装中它包括件1基础框架、件2装配底板、件3下板垫块、件4压块垫板、件5下板压块、件6下块紧固螺栓、件7上板压条、件8上板压紧长螺栓、件9上板压条螺母、10上板、11套筒结合件、12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敏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敏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02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罐体封头组对翻转机
- 下一篇:眼镜框架激光焊接夹具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