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材颜色检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20137.X | 申请日: | 2011-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3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荣旭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3/46 | 分类号: | G01J3/46;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莞太大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材 颜色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线材颜色检测仪。
背景技术
色彩作为工业设计的第一要素,在产品被认知的过程中承担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工人连接各种电线的装配作业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材能起到提示和便于区分的作用,防止各种电线彼此接错接口。
传统的线材检验是通过检验员的肉眼进行判断识别,即检验员通过对线材颜色进行辨识,从而判断线材是否漏插或错插。但是以上检验方法速度较慢,且依赖检验员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不可靠性,且当检验员长时间工作时,产生疲劳性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会出现检验不仔细的情况,产品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检验,从而导致产品质量无法完全保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对线材的颜色自动识别的检测仪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CPU模块、图像传感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图像传感模块由CCD图像传感器、顶光源、底光源和检验台构成,CCD图像传感器设置在检验台的顶部,顶光源环绕CCD图像传感器设置,底光源设置检验台下方。
所述顶光源为漏斗形状,CCD图像传感器可透过漏斗中心的孔进行拍照。
所述底光源通过检验台的两侧衍射照射在线材及端子上。
所述CCD图像传感器的结构包括感光二极管、并行信号寄存器、信号放大器、数模转换器等零部件;CCD图像传感器包括微型镜头、分色滤色片和感光层三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CCD对线材颜色进行提取,通过CPU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由仪器准确地识别线材颜色及所在位置,从而判断出线材是否插错或漏插,并能得到稳定检验结果;且操作简单、易于维护、性价比高,能提高检验速度和检验准确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包括CPU模块1、图像传感模块2和报警模块3,所述图像传感模块2由CCD图像传感器21、顶光源22、底光源23和检验台24构成,CCD图像传感器21设置在检验台24的顶部,顶光源22环绕CCD图像传感器21设置,底光源设置检验台24下方。
所述顶光源22为漏斗形状,CCD图像传感器21可透过漏斗中心的孔进行拍照。
所述底光源23通过检验台24的两侧衍射照射在线材及端子上。
所述CCD图像传感器21的结构包括感光二极管、并行信号寄存器、信号放大器、数模转换器等零部件;CCD图像传感器包括微型镜头、分色滤色片和感光层三部分。
使用时按照生产标准,将各型号端子的线材颜色排列数据导入至CPU模块1中,将待检的插接有线材的端子放置在检验台24上方,通过二重打光法,即通过送料带41下方底光源23从两侧衍射虑去干扰光源,和通过位于送料带上方的顶光源22强光照射后,由CCD图像传感器21进行拍照,所得图像数模转换后由CPU模块1得出结论。通过对线材颜色的判断能得出线材是否错接或漏接的结论,如有错接或漏接产品,则报警模块3报警。
本实用新型可适用于单、双排线检测,且连接线材数量可任意,扩展性较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荣旭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荣旭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20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