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悬臂式承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9171.5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56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马玉敏;孟庆勇;陈保磊;魏广娟;何磊;谢和平;魏哲雷;武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0K5/00 | 分类号: | B60K5/00;B60K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机械动力 系统 悬臂 承载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载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悬臂式承载机构,属于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承载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工程机械的大型化、集中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与之对应的就是动力系统的大型化,这种大型化也给动力系统本身的安装、固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系统多采用支架或平板安装,实践证明:采用支架安装结构简单,节约空间,但是这种结构载荷分布复杂,容易形成应力集中,承载能力低,实用寿命短;采用平板安装载荷分布简单,受力均匀,但是机构尺寸大,重量大,并且受到外力时的缓冲效果不好。故动力系统的承载机构存在明显缺陷,且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悬臂式承载机构,其结构布局合理,承载能力大,便于安装与维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工程机械动力系统悬臂式承载机构,包括悬臂梁、连接框、销轴、支柱和载荷底座;载荷底座通过连接框与车体固定连接;载荷底座上固定安装有支柱;支柱的顶端通过销轴连接对应悬臂梁的一端,悬臂梁的另一端连接车体。
进一步,支柱设有两根,且沿载荷底座中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支柱底端焊接在载荷底座上。
进一步,悬臂梁通过螺栓与车体连接。
进一步,连接框通过螺栓与载荷底座侧边相连。
进一步,连接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体上。
进一步,载荷底座上还安装有动力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载荷底座与支柱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提高了整个机构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支柱与悬臂梁采用销轴连接,可以承受一定的震动和变载荷,减轻外力对动力系统的冲击。采用悬臂梁连接增加了动力系统与车体之间的间隙,方便维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臂梁,2、螺栓,3、连接框,4、销轴,5、支柱,6、载荷底座,7、车体,8、动力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悬臂梁1、连接框3、销轴4、支柱5和载荷底座6;载荷底座6通过连接框3与车体7固定连接;载荷底座6上固定安装有支柱5;支柱5的顶端通过销轴4连接对应悬臂梁1的一端,悬臂梁1的另一端连接车体7。
其中,支柱5设有两根,且沿载荷底座6中轴线对称分布。支柱5底端焊接在载荷底座6上。悬臂梁1通过螺栓2与车体7连接。连接框3通过螺栓2与载荷底座6侧边相连。连接框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车体7上。载荷底座6上还安装有动力系统8。
实施时,本承载机构与车体7连接,作用是用来承载动力系统8,且载荷底座6与动力系统8可以采取多种连接方式。悬臂梁1增加了动力系统8与车体7之间的间隙,方便维修。载荷底座6与支柱5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可提高了整个机构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支柱5与悬臂梁1间采用销轴4连接,可以承受一定的震动和变载荷,减轻外力对动力系统8的冲击,延长了机构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91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