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7511.0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77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曹德林;刘世纲;于国金;李新强;严旅勇;张兴涛;傅群;刘开来;朱炜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116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绝缘 性能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轨道板绝缘性能的检测是将轨道板置于地面上,通过移动钢轨来完成检测步骤,将耗费大量时间在调整钢轨轨距和调整钢轨与轨道板的相对位置上,检测效率十分低,并且由于在移动轨道板过程中钢轨状态发生改变,较难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包括两根钢轨、钢轨承载平台和轨道板承载平台,两根钢轨放置在钢轨承载平台上,轨道板放置在轨道板承载平台上,轨道板位于钢轨承载平台上的两根钢轨下方,轨道板承轨台中心线位于两根钢轨的正下方。
该检测系统中还包括用于运输轨道板的运输车。
所述两根钢轨的轨距为1435mm。
所述轨道板承轨台距钢轨底面50mm。
所述轨道板运输小车上方设有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该系统保证了钢轨在前后两次测量中的状态保持不变,轨道板能够快速定位,与钢轨的相对位置满足规范要求即轨道板承轨台顶面距离钢轨底面50mm并绝缘,轨道板能够快速从钢轨下撤出,受检轨道板周边5m范围及地下无金属物,试验现场无电磁干扰,大大提高了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的效率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立面布置图。
图中:1、钢轨;2、钢轨承载平台;3、待检轨道板;4、轨道板承载平台;5、运输车;6、轨道板承轨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包括两根钢轨1、钢轨承载平台2、轨道板承载平台4和运输车5,两根钢轨1固定在钢轨承载平台2上,轨距为标准轨距1435mm,轨道板3放置在轨道板承载平台4上,轨道板3位于钢轨承载平台2上的两根钢轨1下方,轨道板承轨台6中心线位于两根钢轨1的正下方,轨道板承轨台顶面距钢轨底面50mm,运输车5用于将轨道板运输到轨道板承载平台上,轨道板运输车5上方设有千斤顶,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建立在场外空地处,平台基础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平台5m范围及地面下无金属物,现场无电磁干扰。通过在钢轨下移动轨道板来快速定位轨道板与钢轨的相对位置,有板状态下进行测量,测量完成后将轨道板移开进行无板状态下测量,两次测量过程钢轨状态不变,轨道板移动通过运输车5完成。本检测系统,保证了钢轨在前后两次测量中的状态保持不变,轨道板能够快速定位,与钢轨的相对位置满足规范要求即轨道板承轨面距离钢轨50mm并绝缘,轨道板能够快速从钢轨下撤出,大大提高了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的效率并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轨道板绝缘性能检测系统检测流程为:首先将轨道板摆正平放于运输车上;将轨道板推到试验平台钢轨下方,承轨台中心线要位于两根钢轨的正下方;在轨道板四个起吊点下方分别放置4个千斤顶,四人同时压起千斤顶将轨道板顶起一定高度,将预先准备的木方分别放到轨道板承载平台上,并互相呼应同时将千斤顶卸压,将轨道板平稳落到方木之上,此时轨道板承轨台距离钢轨底面50mm,满足规范要求;连接LRC智能测量仪,并用连接线将两根钢轨连接牢靠,将运输小车推到距离试验平台5m之外,连续测量三次有板状态下的电感值L并记录,连续测量三次有板状态下的电阻值R并记录;将运输小车推到试验平台下,顶起轨道板拿掉方木,然后将轨道板缓慢均匀落到运输小车上推开到距离试验平台5m之外,连续测量三次无板状态下钢轨的电感值L0并记录,连续测量三次无板状态下钢轨的电阻值R0并记录;根据规范给出公式计算出轨道板的电感值及电阻值。利用本试验平台,测量过程中能够快速并准确定位轨道板,使之与钢轨的相对位置满足规范要求,并能够保证测量环境满足规范要求即测量轨道板5m范围之内无金属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7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多光纤对接耦合的连接器
- 下一篇:电池组电压采样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