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复位燃油箱防护盖及相应的燃油箱以及履带起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7490.2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0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徐胜强;李聪;章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5 | 分类号: | B60K15/05;B66C23/62;B66C23/3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秦振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位 燃油 防护 相应 以及 履带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履带起重机的自复位燃油箱防护盖,并且还涉及具有该防护盖的燃油箱以及具有该燃油箱的履带起重机。
背景技术
在履带起重机(即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桁架式臂架结构起重机)上,柴油作为整个动力系统的油源,而燃油箱为存储整车用柴油的装置,履带起重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必须要经常加柴油,再加上履带起重机的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是太高,在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多么细致,有时难免会有火源等出现在燃油箱附近,并且有时还会有再加完柴油后,忘记合上油箱盖的问题。鉴于柴油为易燃物,这将带来严重安全隐患,对车辆、人员、环境造成损害。在整个车辆的使用过程中,这就要求要保护燃油箱安全,隔离火源,并且即使操作人员忘记合上油箱盖,也能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彻底从源头上杜绝危险的发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复位燃油箱防护盖及相应的燃油箱以及履带起重机,其能在操作人员忘记合上油箱盖的情况下保证燃油箱免受来自油箱盖的明火的威胁,彻底从源头上杜绝危险的发生,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履带起重机燃油箱的燃油箱防护盖,该防护盖包括用于固定至所述燃油箱上预定部位的基部件以及与基部件可枢转连接的、用于遮挡燃油箱盖的遮挡件,所述基部件与所述遮挡件之间设置有偏压或偏拉件,在所述基部件固定至所述燃油箱上的状态下,所述遮挡件处于遮挡燃油箱盖入口的遮挡位置,而在所述遮挡件被枢转打开而远离所述遮挡位置移动时所述偏压或偏拉件将所述遮挡件向所述遮挡位置偏压或偏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所述遮挡件和所述基部件各自设置有孔道,所述遮挡件和所述基部件经由穿过所述孔道的销钉可枢转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所述基部件为能够粘合至燃油箱的箱壁上的板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所述燃油箱盖包括自燃油箱的主体突出的主体部,其中,所述防护盖的基部件具有能够套紧在所述主体部上的套筒部,或者包括两段拱形件,每段拱形件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螺纹孔,两段拱形件能够卡箍在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上,并且借助穿过两段拱形件的两端的螺纹件而紧固在所述主体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所述遮挡件为外部尺寸大于所述燃油箱盖的端部尺寸的板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所述偏压或偏拉件为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基部件,所述螺旋弹簧的相对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遮挡件,当沿所述螺旋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螺旋弹簧的两个端部之间具有小于等于90度的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所述偏压或偏拉件为板簧,该板簧具有V形或U形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所述遮挡件和所述基部件各自设置有孔道,所述遮挡件和所述基部件经由穿过所述孔道的销钉可枢转地连接,所述销钉的一部分裸露在外,且所述螺旋弹簧套设在所述销钉的该裸露在外的部分上。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履带起重机的燃油箱,其中,该燃油箱具有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燃油箱防护盖。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履带起重机,其中,该履带起重机具有如上所述的燃油箱。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通过在履带起重机燃油箱加油口处增加自复位防护盖,在加注完燃油后,防护盖在偏压/偏拉件的作用下,自动就位,即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忘记合上油箱盖,防护盖也能自动就位,隔离火源,这样可以实现彻底从源头上杜绝危险的发生,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盖安装于燃油箱上,且所述防护盖处于遮挡燃油箱盖的遮挡位置。
图2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图,其中,所述防护盖正在被打开而处在远离所述遮挡位置的被偏压位置。
图3示出了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又一立体图,其中,所述防护盖处于分解状态。
图4和图5示出了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盖的偏压或偏拉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74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托架的包带总成
- 下一篇:一种用于巨型车轮的拆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