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齿轮组合锻造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16927.0 | 申请日: | 2011-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3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名齿齿轮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B21K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51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齿轮 组合 锻造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造模具,特别是一种大型齿轮组合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组合齿轮在常规锻造中,一般采用开式模锻压入模式成型。由于工件变形量大,锻造时坯料充满型腔困难,工艺往往采用多步变形,工序为:下料、加热、镦粗、加热、予锻、机械去氧化皮、终锻、切边。这种常规锻造工艺,工序多,锻压温度变化大,锻件质量不稳定;而且所需设备多,锻造后加工余量大,费工、费时,生产成本高,基本不能达到无加工余量的尺寸精度9级、表面粗糙度Ra<6.3的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齿轮在常规锻造中,锻造后加工余量大,费工、费时,生产成本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齿轮组合锻造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型齿轮组合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座、下定位板,还包括锥齿轮粗锻型腔的上模和锥齿轮精锻型腔的下模,下模安装在下定位板上。
本模具采用组合式结构,上模为粗锻模,下模为精锻模,分模面选取在锥齿轮的齿根型面上。这种模具结构,实现了镦粗加挤压的复合变形方式,可以减少金属流动时与模腔壁的摩擦阻力,锻压时金属更容易充满型腔。
坯料加热锻造温度设置为750~850°C,降低金属材料内部变形抗力。进一步提高坯料的变形能力,降低锻压设备的吨位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锻模结构,运用温热镦粗加挤压变形的复合锻造工艺,在不用大吨位锻造设备的条件下,金属在锻模型腔中流动时受到镦粗加挤压复合变形力的作用,使得坯料变形更容易,既锻出锥齿轮的精密齿面部分,又粗锻出圆柱齿轮坯和端面齿坯部份,提高锻造效率,减少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锥齿轮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及编号:
1-下模座;2-下定位板;3-上模;4-下模;5-锻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大型齿轮组合锻造模具,包括下模座1、下定位板2,还包括锥齿轮粗锻型腔的上模3和锥齿轮精锻型腔的下模4,下模4安装在下定位板2。
采用组合式结构的上模3为粗锻模,下模4为精锻模,分模面选取在锥齿轮的齿根型面上。这种模具结构,实现了镦粗加挤压的复合变形方式,可以减少金属流动时与模腔壁的摩擦阻力,锻件5锻压时金属更容易充满型腔。
锻模材料选用H13或5CrNiMo,通过电火花或高速铣加工下模4的型腔,保证锻后的锥齿齿面能达到产品技术要求,后续不再进行加工。下模4为精锻型腔,便于锻压起模时清除齿面氧化皮,确保精锻齿面的粗糙度;将圆柱齿坯和端面齿坯成型的型腔整合在上模3,便于锻件5锻压成型和脱模。
上模3与下模4的分模面设有高度为2mm的毛边桥,不设毛边仓。
锻件5加热锻造温度为750~850℃,降低金属材料内部变形抗力。进一步提高坯料的变形能力,降低锻压设备的吨位要求。
实施锻压工序为:下料、加热、锻造Ⅰ、机械去除氧化皮、锻造Ⅱ,完成锥齿轮整个锻造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名齿齿轮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名齿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6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可燃固体燃烧速率检测仪
- 下一篇:带开关的自发热热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