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216837.1 | 申请日: | 2011-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3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吴景梅;邰燕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03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霉素 乳酸 缓释微球 制剂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物缓释制剂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阿霉素(adriamycin,ADM)属蒽环类抗生素,是当今公认的强效广谱抗癌药物,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白血病和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该药具有较强的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如将阿霉素制备成具有缓释作用的微球制剂,理论上可减轻阿霉素对机体的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作用,提高化疗效果。同时,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olylactide,PLA)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被广泛地用于药物缓/控释系统。因此,如果能将上述两种技术结合,生产出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既能保持阿霉素原有药效,又可以减轻阿霉素对人体的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作用,提高医疗效果。
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项能够生产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装置。因此,设计一项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装置成为本领域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装置,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聚乳酸微球,能够实现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装置,包括第一溶液箱,第一溶液箱与聚乳酸源和二氯甲烷源分别连通,第一溶液箱与第二溶液箱连通,第二溶液箱与阿霉素水溶液源连通,第二溶液箱与超声振荡器连通,超声振荡器与第三溶液箱连通,第三溶液箱与明胶溶液源连通,第三溶液箱与搅拌器连通,搅拌器与离心沉淀器连通,离心沉淀器与洗涤器连通,洗涤器与常温干燥箱连通。
所述搅拌器是恒温磁力搅拌器。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阿霉素聚乳酸微球,能够实现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快速制备;
2.结构简洁合理,生产效率高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聚乳酸源;2、二氯甲烷源;3、第一溶液箱;4、第二溶液箱;5、超声振荡器;6、第三溶液箱;7、搅拌器;8、离心沉淀器;9、洗涤器;10、常温干燥箱;11、明胶溶液源;12、阿霉素水溶液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阿霉素聚乳酸缓释微球制剂的制备装置,主体结构包括第一溶液箱3,第一溶液箱3与聚乳酸源1和二氯甲烷源2分别连通,在第一溶液箱3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聚乳酸和二氯甲烷,聚乳酸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得聚乳酸溶液。第一溶液箱3与第二溶液箱4连通,第二溶液箱4与阿霉素水溶液源12连通,在第二溶液箱4中,将阿霉素水溶液与聚乳酸溶液混合。所述第二溶液箱4与超声振荡器5连通,所述第二溶液箱4中的混合溶液流入超声振荡器5,超声振荡一定时间得到初乳液。超声振荡器5与第三溶液箱6连通,第三溶液箱6与明胶溶液源11连通,将明胶溶液源11加入第三溶液箱6,然后倒入初乳液。所述第三溶液箱6与搅拌器7连通,搅拌器7与离心沉淀器8连通,离心沉淀器8与洗涤器9连通,洗涤器9内可以通入蒸馏水进行洗涤。洗涤器9与常温干燥箱10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搅拌器7优选是恒温磁力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在第一溶液箱3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聚乳酸和二氯甲烷,聚乳酸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得到聚乳酸溶液。然后在第二溶液箱4中,将阿霉素水溶液与聚乳酸溶液混合。将第二溶液箱4中的混合溶液输送到超声振荡器5,超声振荡一定时间得到初乳液。将明胶溶液源11加入第三溶液箱6,然后倒入初乳液。将第三溶液箱6内混合液输送到搅拌器7中,进行高速搅拌乳化得到复乳液,再将复乳液低速搅拌一定时间,使二氯甲烷挥发完全,然后将剩余物质输送到离心沉淀器8中,进行离心分离,收集分离后得到的微球,并将微球输送到洗涤器9中用蒸馏水冲洗,最后将其至于常温干燥箱10内进行常温干燥,得粉末状桔红色固体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学院,未经蚌埠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68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