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刹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6569.3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3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洪圣博;陈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9/08 | 分类号: | B62B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28414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刹车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刹车机构,特别是一种刹车及解除刹车都系向下踩踏所完成的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婴儿手推车后轮的刹车机构方法种类多样,其中有一系在个别的后轮处分别设一踩踏板,踩踏板上设有的嵌齿能够嵌合入后轮上所设齿部的空缺中,阻止后轮转动的刹车功能;但其刹车的控制系分别由两边各自独立操控,左、右必须兼顾较为麻烦,倘若突遇紧急状况,很可能无法及时同步刹住两后轮,这将造成手推车的晃移及旋转,使得手推车有倾倒、令车内的婴儿摔出受伤的危险。
现有的婴儿车刹车装置,如中国专利200620058716.8所示,属于可以同时刹住或释放后轮,然而该刹车装置仍在两侧分别设置刹车踏板,且两侧刹车踏板在刹车或释放状态的位置不同,容易误导操作而造成操作上的不便,另外,所述的刹车装置,向下踩刹车踏板时可进行刹车,但解除刹车状态时,则必须从刹车踏板底下向上勾起刹车踏板,会刮伤使用者的鞋面。
中国专利200620149310.0公开了另一种婴儿车刹车机构,包括与车轮枢接的轮座,卡掣齿设于车轮内,刹车滑块可卡掣于卡掣齿内而进行刹车或解除刹车,其优点在于,可以踩踏刹车踏板两端的方式来完成刹车或解除刹车,使用方便且不会损伤使用者的鞋面,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两边车轮状况不同从而造成该刹车容易失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车刹车机构,主要装置于婴儿车下侧,特别是婴儿车骨架后脚管的下端上,以供操作者以向下施力踩踏,可由单侧边地操作,而可达到同步解除刹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婴儿车刹车机构,系装置于一婴儿车骨架的后脚管下端,供刹车及解除刹车操作之用,包括一对轮座,系连接于该婴儿车骨架的后脚管下端,分别枢接一车轮;及一刹车机构,至少包括一驱动转盘,系枢接于该轮座,并位于该刹车部位的相对侧边,于该驱动转盘的一侧设有一驱动斜面;一刹车踏板,系与该驱动转盘连接供驱动该转盘作正、反转;及一刹车单元,包括一刹车杆,该刹车单元系藉由该驱动斜面推顶而移动该刹车杆,使该刹车杆位于一刹车位置及一解除刹车位置。
另外,该刹车踏板系与该驱动转盘一体成型;该刹车踏板系包括一刹车踏板块及一释放踏板块,可供操作者踩踏以驱动该驱动转盘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从而推顶该刹车杆移动至刹车位置或回复至解除刹车位置。
其中该刹车单元还包括一推顶凸粒装置于该轮座内,一端与驱动斜面接触;一缓动弹簧装置于该推顶凸粒与该刹车杆之间;一复位弹簧装置该刹车杆与该轮座之间,藉以推顶该刹车杆自刹车位置回复至解除刹车位置。
该婴儿车骨架下端两侧驱动转盘之间还设有一连动件,以使一侧刹车踏板被驱动时,连动另一侧驱动转盘以同步转动;其中该另一侧的驱动转盘与该轮座之间系设有回位弹簧,以使与一侧驱动转盘同步回复至解除刹车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婴儿车刹车机构,其优点如下:
1. 装有一刹车踏板块及一释放踏板块,可供操作者踩踏以驱动该驱动转盘正向转动或反向转动,从而方便使用的同时不会刮伤使用者的鞋面;
2. 仅在一边设置刹车踏板并利用连动件连动另一侧车轮的刹车装置,可保证两侧刹车机构保持相同状态,克服单边制动造成的晃移或旋转,给操作者带来操作上的方便并保证车内婴儿的安全;
3. 装置在驱动装置上的回位弹簧,可同时使两个驱动转盘同步回复至解除刹车状态,彼此达到一踩双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婴儿车骨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婴儿车刹车机构装置于后脚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刹车踏板操作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刹车踏板定位于刹车与解除刹车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婴儿车刹车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婴儿车刹车机构解除刹车状态时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为婴儿车刹车机构于刹车状态时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另一侧婴儿车刹车机构的构件立体示意图;
图9为两侧刹车机构于解除刹车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婴儿车刹车机构同步刹车时候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65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