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系统的油温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15815.3 | 申请日: | 201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来;陈霄;丁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绿科汽车燃气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F15B2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系统 温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系统的油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液压系统必须设置油温控制装置。液压系统由油泵、油箱、换向电磁阀、液压缸、冷却器构成。液压油从油箱经过油泵增压进入液压缸做功升温,再经过冷却器降温后回到油箱,如此循环。
其中,油箱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液压油加热器。温度传感器设置高、低两个温度值控制点,当液压油温度低于低点温度值时,冷却器停止转动,液压油加热器开始工作对液压油加热。当温度处于两个温度值之间时,冷却器和液压油加热器均不工作,当温度高于高点温度值时,冷却器运转散热,液压油加热器停止加热。由此保证液压油处于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上述液压油加热器结构复杂,安装工艺要求较高,若液压系统用于防爆环境中,则需要配合使用防爆型液压油加热器,该种液压加热器价格非常昂贵,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系统的油温控制装置,该油温控制装置结构新颖,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液压系统的油温控制装置,包括两位两通电磁阀、液压油节流器、冷却器、温度传感器以及油箱,所述两位两通电磁阀P-A通路接于液压系统的油泵和换向电磁阀之间,B端接液压油节流器后接入油箱,所述冷却器接于液压系统的换向电磁阀和油箱之间,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油箱内。
进一步,所述冷却器为风冷式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此种液压系统的油温控制装置,在液压油需要加热时,使液压油流过液压油节流器,由于液压油节流器内管路截面变小,油温升高,以上过程第一步利用了油泵运转时自身的热量为液压油加热,第二步通过液压油流经小孔时发热现象,实现了对液压油的加热。另外,通过电路控制,避免在液压油加热时冷却器对液压油降温,使液压油温度升高更快,更高效。整个油温控制装置实现过程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压系统的油温控制装置在液压系统应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液压系统的油温控制装置,包括两位两通电磁阀1、液压油节流器2、冷却器3、温度传感器4以及油箱5,所述两位两通电磁阀P-A通路接于液压系统的油泵6和换向电磁阀7之间,B端接液压油节流器2后接入油箱5。所述冷却器3接于液压系统的换向电磁阀7和油箱5之间,温度传感器4设置在油箱5内。
更为优选的是:所述冷却器3为风冷式冷却器。
油温控制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温度传感器4设置高、低两个温度值控制点,当液压油温度低于低点温度值时,冷却器3的风扇停止转动,两位两通电磁阀1处于P-B通路,液压油经过液压油节流器2进入油箱5。此时,油泵6处于运转状态,液压油通过油泵6时会发热,当液压油流经液压油节流器2时,由于管路截面变小,油温明显再次升高。通过调节液压油节流器2通径可以控制温升速度。
当温度处于高、低两个温度值之间时,两位两通电磁阀1处于P-A通位,液压油通过换向电磁阀7进入液压缸8做功。此时冷却器3不工作,液压油回到油箱5。当温度进一步升高且高于高点温度值时,两位两通电磁阀1处于P-A通位,液压油通过换向电磁阀7进入液压缸做功,冷却器3风扇运转散热。由此保证液压油处于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此种液压系统的油温控制装置,在液压油需要加热时,第一步利用了油泵6运转时自身的热量为液压油加热,第二步通过液压油流经小孔时发热现象,实现了对液压油的加热。另外,通过电路控制,避免在液压油加热时冷却器3对液压油降温,使液压油温度升高更快,更高效。整个油温控制装置实现过程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绿科汽车燃气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绿科汽车燃气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5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曲率补偿的带隙电压基准源
- 下一篇:平单轴跟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