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下生态修复的水草培养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4418.4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75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函 |
地址: | 202162 上海市崇明县陈家镇前***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下 生态 修复 水草 培养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草培养模块,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下生态修复的水草培养模块。
背景技术
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生长在水下的水草,指生长于河川、湖泊等底部且不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水下的水草成活并旺盛生长,水体才开始生态恢复从而提高水质。而水下的水草的种植本身是一个比较困难和消耗劳动时间的工作,对于施工现场环境要求比较高的水体(比如游客比较多的公园水体或房地产中的水体)往往不希望看到工人在长时间施工,对于比较大的水面也往往难以在水草生长的最适宜期间(比如夏季种的4月生长期)完成全部种植任务。
所以,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需要一种快速完成水草种植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下生态修复的水草培养模块,其可避免因为水草种植带来的施工时间长、施工现场泥水多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水草培养基地完成水草的模块化培养并在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现场快速完成水草的种植,大大缩短施工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下生态修复的水草培养模块,该水草培养模块由底垫、中间水草种植营养层、顶垫及铺设在顶垫上的水草组成;所述底垫与所述顶垫相比要更厚更密;所述底垫、中间水草种植营养层和顶垫采用缝合方式连接。
所述底垫为棉花垫或稻草垫;所述顶垫为棉花垫或稻草垫;所述底垫的厚度为1-2厘米,所述顶垫的厚度为0.1-0.5厘米;所述水草种植营养层为肥沃的塘泥层,所述水草种植营养层的厚度为3-10厘米。
所述底垫、中间水草种植营养层和顶垫采用缝合方式连接,该水草培养模块的周边为缝合区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水草培养进行模块化整合,仅仅稍微增加水草培养的成本和工作量,但将水草运输和种植步骤大大简化,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于大水面的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和对施工现场环境要求高的工程,本实用新型具有决定性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下生态修复的水草培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1和图2中,1是水草种植平台,2是缝合区域,3是顶垫,4是水草种植营养层,5是底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下生态修复的水草培养模块,该水草培养模块由底垫5、中间水草种植营养层4、顶垫3及铺设在顶垫3上的水草组成;优选地,底垫5为棉花垫或稻草垫;顶垫3为棉花垫或稻草垫;水草种植营养层4为肥沃的塘泥层;底垫5与顶垫3相比要更厚更密,底垫5的厚度优选为1-2厘米,顶垫3的厚度优选为0.1-0.5厘米,水草种植营养层4的厚度优选为3-10厘米;底垫5、中间水草种植营养层4和顶垫3采用缝合方式连接(可采用麻绳等材料进行缝合),该水草培养模块的周边为缝合区域2。
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模块化种植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水草的模块化培养:如图2所示,在水草培养基地采用底面平坦的泥底池塘或水泥池(即培养池),先铺设一层1-2厘米厚的可以在运输中承受整个水草模块重量的棉花垫、稻草垫等材料作为底垫5,再铺设一层3-10厘米的比较肥沃的塘泥等水草种植营养材料作为水草种植营养层4,最后铺设一层0.1-0.5厘米厚的疏松的棉花垫、稻草垫等材料作为顶垫3,然后将水草铺设在顶垫3上(即如图1所示,将水草铺设在水草种植平台1上),注水至0.5米深,待水草根系穿透上层棉花垫、稻草垫(即顶垫3)进入泥层(即水草种植营养层4)即可。按种植要求需要带土种植的水草可以将水草带泥铺设在顶垫3上生长。所述水草采用沉水植物,指生长于河川、湖泊等底部且不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
2、水草的无土运输:对于需要进行底泥治理的生态修复工程现场,可以将模块化培养的水草将上层棉花垫、稻草垫和水草一起整块揭起,用水枪冲去多余的泥,将棉花垫、稻草垫和水草一起卷起后打包运输至施工现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44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