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机软起动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12612.9 | 申请日: | 201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1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丁晓辉;季春华;焦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
| 主分类号: | H02P1/02 | 分类号: | H02P1/0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机 起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机软起动器,是对现有电动机软起动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交流异步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筑、矿山等工业领域中。传统的电机起动方式是直接起动,即在不采用任何起动装置的情况下直接加额定电压到定子绕组,使电机的起动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4~8倍,其转速也在很短时间内由零上升到额定转速。同时电动机起动时的转矩冲击较大,一般可达额定转矩的两倍以上。起动时过高的电流会造成严重的电网冲击,给电网造成过大的电压降落,降低电网电能质量并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这种起动方式已很少采用。取而代之的是Y/Δ起动、自藕降压起动等降压方式,但仍存在二次电流冲击的危害。
目前,通常采用软起动器来起动电机,由于软起动器采用晶闸管作为执行元件,结合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实现了电压的平顺输出,克服了传统起动方式的缺陷。公知的软起动器常采用风扇作为晶闸管的散热器件,以保证软起动器能可靠工作。为了保护晶闸管,通常将风扇安装于软起动器的顶部,通过向上抽风的方式来驱散从晶闸管处散发出的热量。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上述安装方式容易使灰尘飘落在风扇上,直接影响到风扇的使用寿命和散热效果。
另外,目前软起动器上安装的风扇大多采用220V交流风扇,它可直接使用控制器的控制电源进行工作,而无须对控制器作额外的处理。但是,这种风扇的单个成本较大,且其功率较大(一般都在10-20W),所以长期运行的成本较大,无法起到节能的效果。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软起动器的结构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的电动机软起动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电动机软起动器,包括底座、与底座盖配的上盖、以及设在上盖上的控制器,所述的底座包括可控硅、设有散热片的散热器和风扇,其特点是:所述的风扇安装在散热器的底部并位于散热片的下方,使风扇自下而上吹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风扇采用工作电压为DC12V的直流风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内设有与直流风扇连接的交直流电源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与传统的电动机软启动器相比,具有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节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底座中风扇自下而上吹风冷却可控硅的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支架;2.上盖;3.控制器;4.底座、401.可控硅、4011.热量、402.散热器、4021.散热片、403.风扇、4031.常温空气、4032.空气流、4033.热空气、40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2并结合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机软起动器,包括底座4、位于底座4上部用于与底座4实现盖配的上盖2、以及安装在上盖2上的控制器3,所述的底座4包括可控硅401、散热器402和风扇403,所述的可控硅401通过螺钉404固定在散热器402的侧部,所述的散热器402上间隔设置有散热片4021,所述的风扇403有多台,图中示意了四台,四台风扇403并排安装在散热器402的底部并位于散热片4021的下方,所述的风扇403采用工作电压为DC12V的直流风扇。上述电动机软起动器一般均采用挂壁式安装,如图3所示,软起动器被悬挂在一对支架1上,使其上的四台风扇403位于底座4的底部,这种结构方式避免了恶劣的使用环境对风扇403的直接污染,有利于提高风扇403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未经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26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