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开口式卷铁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2280.4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3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丁钰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钰莹 |
主分类号: | H01F27/26 | 分类号: | H01F27/26;H01F27/245;H01F41/02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静 |
地址: | 330002 江西省南昌市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式卷铁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的铁芯结构,属电力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压器的铁芯一般采用传统的迭片式结构和卷铁芯结构。变压器采用迭片式铁芯的优点是:线圈可以独立绕制,绕圈绕制后再套在已加工好的铁芯上,线圈、铁芯可以平行作业,生产周期可以相对较短;其缺点是:铁芯接缝多,因而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及空载电流较大、铁芯片型多、迭积时间长且劳动强度大。变压器采用卷铁芯的优点是:铁芯接缝很少,因而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及空载电流较小;其缺点是:铁芯加工周期长、线圈必须在铁芯完成后才可绕制低压线圈,然后再绕制高压线圈,铁芯、低压线圈、高压线圈不能平行作业、因而生产周期很长。近年来不断出现新的可以打开的卷铁芯专利,但铁芯可打开的部分均设置在铁轭,且铁芯开口的方法复杂,同时线圈套装时须打开和闭合铁芯,由于铁芯打开和关闭时对铁轭造成了二次巨大的损伤和机械应力,增大了铁芯的空载损耗及空载电流,因此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大幅度减少铁芯的接缝数和片型、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大幅度减少铁芯制造的劳动强度和生产周期,同时又使铁芯、线圈的制造可以平行作业,线圈套装后不用插片,大大缩短整个变压器的生产周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由上铁芯和下铁芯组成,上铁芯或下铁芯分别由两个完全相同的“U”形内框铁芯和一个“U”形外框铁芯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U”形内框铁芯并列排布、“U”形外框铁芯将两个并列的内框包含在内侧。
本实用新型组成上铁芯、下铁芯的每个“U”形铁芯的两端直线部分与其它两个“U”形铁芯的两端直线部分两两组合形成上铁芯、下铁芯的三个心柱,上铁芯的三个心柱与下铁芯的三个心柱分别对接组成完整的铁芯心柱,心柱结合面呈近似“V”或倒“V”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各心柱的每相邻铁芯片的接缝均错开0.18-10mm。
本实用新型每个构成“U” 形铁芯的心片,由内向外起,前片比后片的长度增加3.14×b+2×a或3.14×b-2×a ,其中a为相邻心片接缝错开的距离,b为铁芯的心片厚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铁芯横截面为矩形或接近圆形的多级阶梯形或接近长圆形的多级阶梯形。
本实用新型构成铁芯的心片材质为硅钢片或非晶合金及其它导磁材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接缝数仅为迭式铁芯的50%,可大大降低变压器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和噪声。特别是铁芯材料利用率为100%(一般铁芯材料利用率为90-95%),工序简单并可实现流水作业,大幅度减少铁芯制造的劳动强度和生产周期,使铁芯、线圈的制造可以平行作业,线圈套装后不用插片,大大缩短整个变压器的生产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由上铁芯1和下铁芯2组成。上铁芯1由两个完全相同的“U”形上内框3和一个“U”形上外框4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U”形上内框3并列排布、另一个“U” 形上外框4将两个并列的上内框3包含在内。同样,下铁芯2也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U”形下内框5和一个“U”形下外框6组成。两个完全相同的“U”形下内框5并列排布、 “U” 形下外框6将两个并列的下内框5包含在内。组成上铁芯、下铁芯的每个“U”形铁芯的两端直线部分与其它两个“U”形铁芯的两端直线部分两两组合形成上铁芯、下铁芯的三个心柱,上铁芯的三个心柱与下铁芯的三个心柱分别对接组成完整的铁芯心柱,上、下铁芯心柱结合面呈“V”或倒“V”形。变压器总装配时只需将上、下铁芯分开将线圈直接套在心柱上,再将上、下铁芯对接即可。各心柱的每相邻铁芯片的接缝均错开0.18-10mm。铁芯横截面为矩形或接近圆形的多级阶梯形或接近长圆形的多级阶梯形。构成铁芯的心片材质为硅钢片或非晶合金及其它导磁材料。
本实施例实施时,先将分别对应的“U”型铁芯加工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钰莹,未经丁钰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22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