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悬浮式叶轮的输液泵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12135.6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8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汪相武;栗连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禹王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汇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136 | 代理人: | 高云瑞;杨宗润 |
地址: | 1026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悬浮 叶轮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体输送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悬浮式叶轮的输液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离心泵是在工业生产中液体输送应用最广的一种泵,其叶轮为离心式结构,有开式、半开式、闭式,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和/或纤维的悬浮液的杂质泵类离心泵的叶轮为开式或半开式,其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发生堵塞和/或缠绕,影响泵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使电机过载而烧毁,并且效率低,同时,因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和/或纤维在被输送中对叶轮的叶片及泵体的磨损,易造成二者之间的配合间隙不断加大,从而导致泵的效率严重下降。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具有悬浮式叶轮的输液泵,就工作原理而言,实质上也属于离心泵类,其叶轮部分或全部缩离压水室流道-即泵体内腔中的蜗壳通道,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被输送悬浮液中的大部分固体颗粒和/或纤维能不经过叶轮、不与叶轮的叶片接触而直接从无叶轮的泵体内腔中的蜗壳通道流出。因此,不存在容易发生堵塞和/或缠绕,不存在磨损造成的叶轮的叶片与泵体之间的间隙不断加大导致泵的效率严重下降的问题;结构简单,易制造。
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悬浮式叶轮的输液泵,包括带液体进、出口的泵体,与泵体内腔配套并装在泵轴上的叶轮,其特征在于:叶轮部分或全部缩离压水室流道-即泵体内腔中的蜗壳通道;叶轮为整体加工而成的、或焊接而成的半开式结构,具有轴套体及与其连接为一体的后盖板,与后盖板的主面垂直式连接为一体,又同时与轴套体轴向连接为一体的主叶片,后盖板的背面上还具有呈十字分布的副叶片。
有益效果:
由于叶轮部分或全部缩离压水室流道,因此,无堵塞性能好,对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和/或纤维的通过能力强,并且大部分固体颗粒和/或纤维能不经过叶轮、不与主叶片接触而直接从无叶轮泵体内腔中的蜗壳通道流出,因此,不存在因磨损而造成的叶轮的主叶片与泵体之间的间隙不断加大而导致泵的效率严重下降的问题;结构简单、易制造,运行平稳,运行寿命长,同时,由于不易发生因“汽缚”导致泵体内无法吸上液体的现象,因此,不仅能广泛适用于多行业多部门输送含有固液两相流领域,而且适用于输送易解析出气体的液体,如地下石油等,依据配装的电机不同可用于潜水泵或地面式泵。
附图说明
图1、总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叶轮的主视图;
图3、按图2中所示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进一步详加说明;图中,1示为泵体,图中箭头示为叶轮的转动方向。
如图1~3所示,装在泵轴2上的叶轮3部分或全部缩离压水室流道4——即泵体内腔中的蜗壳通道;叶轮3为整体加工而成的、或组焊而成的半开式结构,具有轴套体5及与其连接为一体的后盖板6,与后盖板6的主面垂直式连接为一体,又同时与轴套体5轴向连接为一体的主叶片7,后盖板6的背面上还具有呈十字形分布的副叶片8;主叶片7为8~16片均布,主叶片7与通过其同轴套体5的圆柱表面的汇交线的切面成α角,α角为20~40度,主叶片7还具有向叶轮3的转动方向内折β角的边翼9,β角为10~20度;主叶片7的外径为D,其下旋转平面距压水室流道4的下侧面的距离一即叶轮3缩离压水室流道4的距离为S,S等于0.25~0.35D,主叶片的有效高度为h,h等于0.2~0.25D,副叶片8的上旋转平面距泵体1的轴端座板10的间隙为δ,δ为0.5~1.0mm。
叶轮3缩离压水室流道4的距离S增大,泵的效率降低,但固体颗粒和/或纤维的通过能力提高。
所述“缩离”是指叶轮3向上偏出压水室流道4,从而使压水室流道4出现无叶轮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禹王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禹王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21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饮水桶外包装
- 下一篇:半含式对称折叠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