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校正变形孔圆度套式铰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1904.0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5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汶;岳峰;郭宏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12 | 分类号: | B23D7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刘东升 |
地址: | 014032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正 变形 孔圆度套式 铰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刀,用于变形孔的圆度校正。适合孔径较大又不便使用机床加工而采用手动铰削的场合。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中,遇到一些精加工孔后的零件在后续焊接工序中孔变形的情况时,通常采用用标准铰刀铰孔,而标准铰刀的切削锥长度短、锥角大,铰刀在变形的孔中定心不稳,铰削时极易发生摇摆,同时,切削锥长度短,每齿切削量大,加之变形孔切削余量很不均匀,造成铰削过程中抖动,铰削后孔壁表面有波纹和划伤,精度、粗超度不能符合产品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铰刀采用很小的切削锥角、较大的正前角和切削刃螺旋角共同作用,解决了铰削校正变形孔过程中,定位不稳产生的摇摆,切削余量不均匀产生的抖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校正变形孔圆度套式铰刀,包括切削锥,校准锥和切削刃,切削锥长度是普通铰刀的4~8倍,前角为5°~10°正前角,切削刃与刀体轴线成螺旋角,切削锥角为8′~12′。
本实用新型中,最佳切削锥长度为普通铰刀的6倍,最佳前角为6°正前角,切削刃与刀体轴线螺旋角为12°,切削锥角为10′。
本实用新型可保证铰刀在孔中定位稳定,同时每齿切削量大幅减少,使切削刃更加锋利,能够切下很薄金属,切削刃螺旋角,使切削过程平稳,抑制了抖动,同时螺旋角可使铰刀的实际切削前角增大,增加了切削刃的锋利程度,使切削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校正变形孔圆度套式铰刀,包括切削锥,校准锥和切削刃,切削锥长度L是普通铰刀的4~8倍,前角γ为5°~10°正前角,切削刃与刀体轴线成螺旋角β,切削锥角α为8′~12′。
实施例1:
某产品零件上的φ70H7孔,在零件状态下已经完成精加工,后续工序需要将该零件焊接到大型箱体上,由于受焊接热变形的影响,φ70H7孔产生了圆度变形,变形量在0.05~0.10mm,孔的形状呈非规则椭圆状,切削余量小且很不均匀。
为了保证在该孔中装配的零件的可装配性和精度,必须对变形的孔的圆度校正到H7精度,并且保证表面粗糙度Ra1.6。
用标准铰刀铰孔,切削锥长度短,为4mm,锥角大,铰刀在变形的孔中定心不稳,铰削时极易发生摇摆,同时,切削锥长度短,每齿切削量大,加之变形孔切削余量很不均匀,造成铰削过程中抖动,铰削后孔壁表面有波纹和划伤,精度、粗超度不能符合产品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铰刀,将切削锥长度L增加到25mm,切削锥角α仅为10′,可保证铰刀在孔中定位稳定,同时每齿切削量大幅减少,前角γ为正6°,使切削刃更加锋利,能够切下很薄金属,切削刃与刀体轴线成12°螺旋角β,使切削过程平稳,抑制了抖动,同时,12°螺旋角可使铰刀的实际切削前角增大,增加了切削刃的锋利程度,使切削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利用很小的切削锥角、较大的正前角和切削刃螺旋角共同作用,彻底解决了铰削校正变形孔过程中,定位不稳产生的摇摆,切削余量不均匀产生的抖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典型用于变形孔的圆度校正。适合孔径较大又不便使用机床加工而手动铰削的场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1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艾叶油
- 下一篇:一种灼热丝850℃不起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及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