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操作孔道的输尿管镜外鞘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11781.0 | 申请日: | 201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1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 发明(设计)人: | 武洪林;赵秀峰;周辉华;武淑华;万里;任岩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洪林 |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牡丹江市丹江专利事务所 23205 | 代理人: | 张雨红 |
| 地址: | 15700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操作 孔道 输尿管 镜外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输尿管镜外鞘。
背景技术
尿道狭窄是泌尿外科处理起来较棘手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输尿管镜经常用于尿道狭窄的治疗。目前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将输尿管镜插入患者的尿道,再通过输尿管镜的操作孔道将导丝插入尿道狭窄部位。由于输尿管镜上只有一个操作孔道,插入导丝的同时就无法通过输尿管镜导入目前使用的钬激光切割器,只能先将输尿管镜拔出,导丝留在患者尿道内,再将输尿管镜从导丝的旁边再次插入患者的尿道,钬激光切割器再从输尿管镜的操作孔道插入患者尿道,进行尿道狭窄切割操作。这种尿道狭窄切割手术的操作步骤复杂,不利于快速准确地进行手术,同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钬激光切割器的切割热损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愈合。目前虽然有热损伤较小、手术效果好的等离子电切系统,但由于等离子柱状电极的长度较短,不能与输尿管镜配合使用。另外,输尿管镜上只有一个操作孔道也不利于手术时进行冲洗,输尿管镜上的操作孔道只能做为进水通道,出水只能通过导丝旁的缝隙流出,冲洗速度慢,效果较差,会导致视野不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步骤简单、可以利用等离子切割器进行尿道狭窄切割手术、手术中冲洗效果好、视野清晰的带有操作孔道的输尿管镜外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管状鞘体,鞘体内沿鞘体管身方向并列设有输尿管镜通道和操作器通道,鞘体的后端设有前端与操作器通道沿切线方向相连通的弧线形操作器引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使用它简化了尿道狭窄手术的操作步骤,其操作器孔道可作为回水通路,冲洗效果更好,使视野更清晰,使操作位置更准确,避免出现假道现象。使用等离子柱状电极进行切割的热损伤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愈合,减小患者的痛苦。它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它包括管状鞘体1,鞘体1内沿鞘体1管身方向并列设有输尿管镜通道11和操作器通道12,鞘体1的后端设有前端与操作器通道12沿切线方向相连通的弧线形操作器引导管13。
鞘体1由外套管14和分别位于外套管14内的输尿管镜通道管15和操作器通道管16构成。鞘体外套管14的后端部设有垂直固定在外套管14上的护片17。操作器引导管13位于护片17的后部、其前端与操作器通道管16的后端相连通。外套管14、输尿管镜通道管15和操作器通道管16的前端分别为倾斜形,外套管14的倾斜形前端的边棱部设有防损伤圆角18。输尿管镜通道管15为椭圆形管,操作器通道管16为圆形管,输尿管镜通道管15的短径大于操作器通道管16的直径。输尿管镜通道管15的内壁可以与输尿管镜的外壁滑动配合。操作器引导管13的前端设有喇叭形导入头19。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它较电切镜口径更细,更容易进至狭窄位置;
2、它可以在导入导丝的同时将等离子柱状电极导入,操作步骤更简单,在输尿管镜的观察下进行切割,切割位置准确,不会造成假道现象;
3、其操作孔道可以作为回水通路,使视野更清晰,更加便于手术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洪林,未经武洪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1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