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混合电动汽车专用DS-70MF新型蓄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11738.4 | 申请日: | 201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177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重生;沈双珠;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生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02;H01M2/20;H01M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混合 电动汽车 专用 ds 70 mf 新型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微型混合电动汽车专用DS-70MF新型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能源消耗也越来越越多,开发和利用新型能源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期发展需要,石油使用所排放出的大量废气已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明显的气候变化。另据联合国调查,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半数以上在中国,其中汽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在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发展环保节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已是迫在眉睫。节能降排已是世界各国和我国政府的一项重大策略。作为节能降排重大举措的电动汽车是30年内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国际上已悄然兴起一种既节能又环保的交通电动车,现阶段我国也正在大力发展。
目前微型混合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成熟,市场已经起步,微型混合电动汽车即是将目前汽车在短时间停车时发动机不停(即怠速)变为停止发动机的转动。停或不停虽为一字之差,反映出汽车消耗能源的变化,反映出汽车排放尾气量的变化,反映出人们观念的变化。与它配套使用的铅酸蓄电池与常规动力电池不同,是一种新型全密封的使用过程中不会因泄漏而造成污染的绿色新能源。我们已经基本研制开发出这种新型DS-70MF铅 酸蓄电池,计划将该科研成果产业化,只要我们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提升技术含量,其发展前景将非常广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气动次数多、充电接收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微型混合电动汽车专用DS-70MF新型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电池盖、电池槽,所述的电池盖包括有大盖和小盖,小盖设置在大盖上,大盖与电池槽相连接,大盖顶面设有两个接线端子,小盖的外边缘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一侧的小盖上表面设有滤气片,小盖的上表面设有电量显示器,所述的电池槽内设有若干腔体,每个腔体内设有一个极群,若干极群在电池槽内相互串联,首尾与接线端子相连接,所述的每个极群由数量相同的正、负极板组成,正、负极板间采用PE隔板隔开,所述的正、负极板的厚度为1.1-1.7mm。
本实用新型在微混电动车中的工作原理:
1)车内发动机停止时,电池需供给车内辅助负载使用;
2)短时间内起动电机,使电机高速带动发动机运行;
3)发动机起动后给蓄电池充电。
为了保证电池的深循环效果和电池的使用寿命,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对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板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对极板的正负活性物质采用了新材料、新配方和新工艺来提高极板的充电接受能力和循环耐久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同体积的现有蓄电池相比,
1)起动次数更多;
2)要求电池能在部分荷电状态下正常进行工作;
3)充电接受能力好,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电流充电;
4)较长的循环寿命。通过试验电池的循环寿命达到了30000次;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怠速停车的需求,它也必然和国内已经起步的微混电动车一起走向市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电池槽,2是大盖,3是接线端子,4是小盖,5是电量显示器,6是滤气片,7是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微型混合电动汽车专用DS-70MF新型蓄电池,包括有电池盖、电池槽1,所述的电池盖包括有大盖2和小盖4,小盖4设置在大盖2上,大盖2与电池槽1相连接,大盖2顶面设有两个接线端子3,小盖4的外边缘设有出气口7,出气口7一侧的小盖4上表面设有滤气片6,小盖4的上表面设有电量显示器5,所述的电池槽1内设有若干腔体,每个腔体内设有一个极群,若干极群在电池槽1内相互串联,首尾与接线端子3相连接,所述的每个极群由数量相同的正、负极板组成,正、负极板间采用PE隔板隔开,所述的正、负极板的厚度为1.1-1.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生电池有限公司,未经重生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17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