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10968.9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3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寇晓斌;赖振誉;翁镇豪;易廷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断路器 测量 行程 报警 指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器产品装配的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压电器产品的装配过程中,为了保证断路器的绝缘能力及开断性能,必须精确控制断路器动静触头的行程和接触行程。
现有的装配技术中,操作人员通过断路器手动操作工装慢分、慢合机构,配合万用表可测量断路器两端之间的通断情况,其实现方法为:先测出分闸、刚合点、合闸时动静触头与灭弧室基准面(我公司以静支持筒端面)的距离L1、L2、L3,再根据公式(行程=L1-L3;接触行程=L2-L3,开距=L1-L2)得到所需测量的数据。
上述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断路器为三相布置,故需要三个手动分合过程才能测量完断路器三相的行程;二、万用表导线过短,除非搭接长导线,否则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够进行测量,浪费人力;三、通和断的信号通过万用表的喇叭得出,音量小,而车间噪音过大,容易导致测量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能够通过一次手动分合过程测量完成三相的行程测量,且保证断路器通断时产生的信号的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包括安装在安装板上的断路器、开关、发光二极管灯、电源和蜂鸣器,所述断路器的各相导体与各自的开关和发光二极管串联后并联在电源两端,所述蜂鸣器与电源串联。
所述每相断路器及其串联的开关和发光二极管两端分别设置有插口供测试笔插接。
所述各相断路器上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不同。
本实用新型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断路器的一个合闸过程中将三相的数据测量出来。操作人员以及测量人员均能很容易通过蜂鸣器以及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知道哪一相合闸,并迅速做出相应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将工作效率比原有的工作效率提高近3倍,且成本低,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中的电子元件连接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A相开关,2、B相开关,3、C相开关,4、红色发光二极管,5、黄色发光二极管,6、绿色发光二极管,7、A1测试笔,8、B1测试笔,9、C1测试笔,10、蜂鸣器,11、电池盒,12、安装板,13、插孔,14、C2测试笔,15、B2测试笔,16、A2测试笔,17、断路器A相,18、断路器B相,19、断路器C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做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压断路器测量行程的报警指示装置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4、黄色发光二极管5、绿色发光二极管6、一个蜂鸣器10和三个开关1、2、3。电池的一极连接着三个插孔,另一极连接一个蜂鸣器,蜂鸣器出来三条支路,每条支路上串联着一个开关,一个发光二极管和插孔。当断路器分闸到底时,蜂鸣器不响,发光二极管不亮,测量出三相的L1;当断路器的某一相到达合闸点时,相应支路接通,对应的发光二极管亮,蜂鸣器响起,此时测量该相L2,接着通过开关关闭此回路,手动操作机构继续合闸至另一相达到合闸点,测量再得出另一相L2,三相的L2测量后之后继续手动操作机构至合闸到底,测量出L3数据,再通过公式计算可得出所需数据。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板12,安装板12用于安装电气元件。装有干电池的电池盒11、蜂鸣器10、A相开关1、B相开关2、C相开关3、红色发光二极管4、黄色发光二极管5、绿色发光二极管6、A1测试笔7、A2测试笔16、B1测试笔8、B2测试笔15、C1测试笔9、C2测试笔14、插孔13。电气元件安装在安装板12上,在安装板的背面接线。
如图2所示,红色发光二极管4、黄色发光二极管5和绿色发光二极管6并联,红色发光二极管4与A相开关1串联、黄色发光二极管5与B相开关2串联、绿色发光二极管6与C相开关3串联。待测量的断路器A相17、断路器B相18和断路器C相19串联接在三个分支电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10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