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支承的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9848.7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816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吴淑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淑环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C3/08;E04B1/38;E04B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承 外墙 保温 复合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的外保温复合墙体,特别是一种有支承的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
背景技术
墙体节能保温技术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建筑节能的成效,影响低碳社会建设,其安全性还影响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薄抹灰保温墙体存在的防火安全性不好问题致使各地时有火灾发生,不久前刚刚发生了2010.11.15震惊中外的上海静安区高层失火的悲剧!随之在2011年大年初一凌晨因燃放烟花炮竹使东北第一高的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保温层燃烧,火灾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之所以墙体节能保温技术火灾不断,除了材料质量问题,还因为易于燃烧的高分子保温层外侧的保护层太薄,仅夹有玻纤网的3~4mm的水泥聚合物砂浆。
为解决墙体技术中存在的保温性与防火安全性的矛盾,增加墙体节能保温效果,本专利申请人已经陆续提出以下墙体技术专利:
专利1:专利号ZL200410002698.7,发明名称“有支撑、有钢筋水泥外保护层的抗震保温复合墙体”的专利。
专利2:专利号ZL200610153289.6,发明名称“有支撑的捆绑式复合保温墙体”的专利。
专利3:专利申请号201019185057.2,发明名称“一种有支承的外墙外保温复合墙体”的专利。
1、上述3个专利的复合墙体都有一个共同的构件:支承悬挑梁,已公开技术的混凝土支承悬挑梁不方便施工,影响施工进度,造价高,还不方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应用。
专利1的支承悬挑梁为钢支撑2,见该专利的图2、图5、图7,是由型钢或钢板焊接而成的钢支撑。专利2称之为混凝土支承悬挑梁2,见该专利图27;专利3称之为混凝土支承悬挑梁1-5,见该专利图2。本发明的附图1就是这种混凝土支承悬挑梁构造图。
之所以专利1采用钢支撑,是因为受安装石材幕墙装饰构造的影响。当前在复合保温墙体上安装幕墙装饰、广告牌、防盗栅栏、遮阳板及厚重装饰物时,都需要将型钢穿透保温层与基层墙体固定,石材幕墙龙骨的型钢安装在穿透保温层的型钢上,然后将石材幕墙与龙骨的型钢连接。因专利1形成的复合保温墙体外侧的保扩层是由钢筋、钢丝网抹灰形成的、通过钢筋吊挂在钢支撑上的幕墙,故受石材幕墙装饰构造的影响而采用钢支撑。
幕墙装饰穿透保温层的型钢垂直和水平间距约0.8~1.2m,型钢数量多,断面大,传热量多,极大地影响节能减排效果。一根高80mm,壁厚5mm的槽钢,断面就达到12.24cm2。即使每平方米墙面仅1根,EPS板修正后的导热系数约达0.12w/m2.k,比0.05w/m2.k的导热系数增加传热140%!由于钢支撑传热太多,对节能保温不利,在密封的复合墙体内易于腐蚀,将来除非拆开墙体,否则无法维修,不能保证50年耐久年限,一般不宜采用,故在后续专利中都改为混凝土支承悬挑梁。
混凝土支承悬挑梁是垂直于建筑主体结构设置的,其内端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设置混凝土支承悬挑梁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
1)、将夹心保温、保温砌块等墙体存在的挑檐板的线状热桥变作点状热桥,减少热桥约减少90%,大幅度减少热量流失的通道,增加墙体节能保温效果。
2)、混凝土支承悬挑梁外端钢板焊接吊挂室外钢筋,钢丝网与室外钢筋绑扎,形成被吊挂的钢筋、钢丝网抹灰的幕墙,抹灰厚度22~30mm,增加复合保温墙体防火性能,耐火极限不小于1~1.4小时。
3)、设置混凝土支承悬挑梁,可方便在洞口设置钢筋与支承连接,方便在门窗洞口采取隔热断桥措施,减少或取消门窗洞口热量流失的通道,使得复合保温墙体的节能保温性能可远远超过当前节能保温效果最好的薄抹灰保温墙体。
4)、有利于复合墙体耐久性。厚抹灰幕墙保护层与保温层粘接时,高分子胶粘剂位于水泥砂浆抹灰保护层与保温层之间,不受紫外线照射,耐久性好;而薄抹灰保护层的高分子聚合物砂浆直接被紫外线照射,耐久性不好。
混凝土支承悬挑梁是与建筑主体结构或基层墙体固定的悬挑件,但已公开技术的混凝土支承悬挑梁存在以下问题:
1)、无论是现浇安装混凝土支承悬挑梁,还是预制安装混凝土支承悬挑梁,施工都很不方便,费工费时非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淑环,未经吴淑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98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