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OCT电子腹胸腔镜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08947.3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4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苏圣翕;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富兰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313 | 分类号: | A61B1/313;A61B5/00;A61B1/06;A61B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ct 电子 胸腔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伤外科医学用于人体内部检查诊断与治疗的腹胸腔镜,尤其是一种OCT电子腹胸腔镜。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医院外科普遍使用腹腔镜对人体内部病灶处进行观察检查,获取体内表面组织的直观图像,但对病灶深层组织或细胞结构的状态如何,无法分析和鉴别,检查诊断方法受到限制。OCT是近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高分辨率层析和生物显微镜成像设备,它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这些光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便可得到组织断层图像,在观察及治疗效果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何将OCT和传统的电子腹胸腔镜结合起来,提高检查的精确性及诊断的直观、实效性,将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阶段医院微创手术中面临的局限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OCT电子腹胸腔镜,该腹胸腔镜将光学相干成像和微型图像传感器成像有机结合,既可以获取人体内部表面组织的直观图像,又可以对体内表面组织以下深层的微观细胞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确定病变及病灶大小,提供具有高分辨的图像依据,进行比对分析、图像模式识别,诊断准确、可靠,为早期发现病灶,制定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OCT电子腹胸腔镜包括显示器、冷光源、控制器、计算机、打印机、OCT连接头、操控手轮、钳道口、旋转探头、硬性探杆、主机、操控按钮、微型图像传感器、OCT、钳道出口和照明灯;该腹胸腔镜有一个方便握持操作的手持式主机;所述主机通过导线分别与冷光源及控制器上的OCT接头连接;所述控制器、显示器、计算机及打印机通过导线连接;所述主机的一侧设有操控手轮;所述主机的下部设有插入手术器械的钳道口,并顶端安装有按压式操控按钮;所述主机的前端顺序连接有长圆杆形硬性探杆和旋转探头,所述旋转探头与操控手轮通过钢丝绳连接,操作操控手轮即可方便控制旋转探头转动的方向和角度,实现全方位观察;所述旋转探头的前端安装有照明灯、钳道出口、OCT和微型图像传感器;所述硬性探杆内轴向设有连接照明灯和冷光源的导线,连接钳道口与钳道出口的钳道口通道,连接OCT14和控制器的OCT通道以及连接微型图像传感器和计算机的光纤通道。
使用时,手握手持式主机,把旋转探头置入人体腹胸腔内,通过照明灯照亮腹胸腔内表面,微型图像传感器即可观察和拍摄腹胸腔内的真实状态;切入某一画面,OCT进行工作,即可获取高倍的深层图像,并通过显示器1显示出来,方便人们观察;通过操作操控手轮调整旋转探头的方向,可实现对腹胸腔内进行全面观察;同时可通过按动操控按钮,直接将腹胸腔内部所观察部位的动态图像,数字化输入计算机,进行比对、分析和图像模式识别,实现对体内深层细胞组织的识别和分类,确保对病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处理,并能用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对病变的定量分析和定量诊断,其结果可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OCT电子腹胸腔镜图像清晰,可做到在体内实时、原位成像,对完全自然状态下的组织进行高分辨的观察,快速获取病灶信息,诊断精确、方便,实用性强,极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该OCT电子腹胸腔镜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该OCT电子腹胸腔镜的旋转探头前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显示器,2.冷光源,3.控制器,4.计算机,5.打印机,6.OCT连接头,7.操控手轮,8.钳道口,9.旋转探头,10.硬性探杆,11.主机,12.操控按钮,13.微型图像传感器,14.OCT,15.钳道出口,16.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富兰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富兰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8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