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摩托车刹车踏杆无效
申请号: | 201120206835.4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4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南海 |
主分类号: | B62L3/04 | 分类号: | B62L3/04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509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摩托车 刹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摩车制动配件的改进,是一种改进的摩托车刹车踏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踏杆,杆体的形状设计不尽合理,设计者为了使踏杆的形体有流线形的美感而忽视了曲线(抛物线)部分离地太近,容易触地的问题。因为抛物线形式使得相对于安装轴套轴心线的力臂很长,远离摩托车车体,踩下时就很容易触地,特别是摩托车向刹车杆一侧转弯倾斜时,就更是如此。在许多山区,路面崎岖不平,坡陡且滑,骑摩托经常要踩刹车,由于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摩托车很难有足够的制动力,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摩托车刹车踏杆,该踏杆的形状设计更为合理,踩到位时离地距离更大,不会与路面接触,无安全隐患,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改进的摩托车刹车踏杆,它有安装片、安装轴套和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有至少两个转角段,第一转角段与安装轴套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其他转角段在该平面之上。
杆体前两段转角段的水平投影轮廓线是对称于安装轴套中心线的等腰梯形或矩形的一半。
杆体端点处有踩板。
杆体的第三转角段向外转,端点处焊接有踩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摩托车刹车踏杆相比,改抛物线形式为转角形式,拉近了杆体与安装轴套轴心线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踩刹车时杆体与地面的有效行程,因而不易与地面凸出点接触。既提高了制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俯视图。
图3是左视图。
图1-3中,各部分的标号如下:
1-安装片;2-安装轴套;3-杆体;4-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以现有泰本田摩托车的刹车踏杆为例,其杆体是一个基本的抛物线形状,杆体离安轴套轴心线较远,杆体的最小离地距离9cm。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片1为两片,分别焊接在安装轴套2和杆体3之上,形状和尺寸均与现有的相同,踩板4也相同。
不同的是杆体的形状发生了明显变化。杆体从与安装轴套焊接点算起,第一转角段与安装轴套轴心线在同一平面内(水平面),转角大约110度。当然,转角为直角也可。第二转角段在第一转角段所在平面之上并向后倾斜延伸,转角大约125度。第三转角段向外侧斜伸,此段最短。端点处焊有踩板。
替换后本实用新型的杆体最小离地距离提高到了12cm,与安装轴套轴心线的水平投影最大距离收缩了8cm,更不易触地。
本实用新型的用料与现有的相同。都为不锈钢体或镀铬或镀镍的普通钢材件。
本实用新型除现有市场上热销的泰本田系列摩托车外,还适用于五羊系列的摩托车刹车踏杆的替换。替换后制动力更强、更可靠、更安全。
经发明人自己和朋友试用。替换后的效果很好,在山地土路上骑乘,没有发生过踏杆触地事故。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南海,未经刘南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68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窨井盖生产中BMC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子镇流器及其自动热重启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