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的活塞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6528.6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徐信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宁江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F16F9/3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9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减震器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件,具体讲是一种汽车减震器的活塞。
背景技术
汽车减震器是安装在车架和车轿之间用于衰减汽车震动的装置。而减震器的活塞固定在减震器工作缸的活塞杆上且与工作缸的内缸滑配合,工作缸内充满油液,活塞上也设有多个沿轴向贯穿活塞本体的漏油孔。汽车减震器工作时,活塞上下运动时,活塞上方或下方的油液会流经漏油孔,油液与漏油孔孔壁摩擦,就会产生衰减震动的阻尼力。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汽车减震器的活塞包括活塞本体101,活塞本体101沿其轴向贯通有多个漏油孔,漏油孔包括外圈的四个漏油扁孔102和内圈的十六个漏油圆孔103,上述的漏油扁孔102的横截面由相互平行的两直边和相互同心的两圆弧边构成,行业内也称漏油方孔,四个漏油扁孔102均沿圆周均匀分布,上述的十六个漏油圆孔103也沿着圆周均匀分布。
由于内圈的十六个漏油圆孔数量太多,分布太密,无法通过模压成型,故只能采取模压后机加工的方式制造,而机加工十六个圆孔会产生以下不便:首先,机加工十六个圆孔,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操作复杂,工序多;其次,由于是采用人工操作,机加工的操作精度无法保证,产品报废率高;而且,人工操作往往会留下毛刺,这些毛刺一旦在减震器工作时脱落就可能将减震器卡死,故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简单方便、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高且无毛刺的汽车减震器的活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汽车减震器的活塞,它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本体沿其轴向贯通有多个漏油孔,漏油孔包括外圈的四个第一漏油扁孔,四个第一漏油扁孔沿周向均匀分布,漏油孔还包括内圈的四个第二漏油扁孔。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的活塞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四个漏油第二扁孔代替原来的十六个漏油圆孔,在内圈漏油孔的孔壁的总面积不变、产生阻尼力不变的前提下,内圈漏油孔个数减少,单个孔面积增大,不再像原来的十六个圆孔那样孔小、个数多且分布密,这样,四个第二漏油扁孔可与活塞本体一起一次模压成型,无需后续机加工,故制造简单方便、人工成本低、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成品率高且无毛刺。
作为改进,四个第二漏油扁孔沿周向均匀分布,这样,该活塞的漏油效果更好,阻尼效应更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汽车减震器的活塞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已结合标注在背景技术中叙述,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不再赘述)。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的活塞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现有技术汽车减震器的活塞的零部件:101、活塞本体,102、漏油扁孔,103、漏油圆孔;
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的活塞的零部件:1、活塞本体,2、第一漏油扁孔,3、第二漏油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减震器的活塞,它包括活塞本体1。活塞本体1沿其轴向贯通有多个漏油孔。漏油孔包括外圈的四个第一漏油扁孔2和内圈的四个第二漏油扁孔3。四个第一漏油扁孔2沿周向均匀分布,四个第二漏油扁孔3沿周向均匀分布。上述的漏油扁孔即第一漏油扁孔2和第二漏油扁孔3的横截面为相互平行的两直边和相互同心的两圆弧边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宁江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宁江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6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的蜗杆齿形
- 下一篇:一种热辊轴承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