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观赏鱼缸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205523.1 | 申请日: | 201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2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二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二强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观赏 鱼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族箱,尤其是涉及组合式观赏鱼缸。
背景技术
水族箱又称为水族缸或鱼缸,是为观赏而专门饲养水生动植物的容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居室、宾馆、办公大厅等场所布置一款与环境整体格调水乳相溶的观赏鱼缸不失为现代文明的体现。由于观赏鱼缸的前、后、左、右受胶粘力以及耐久性的限制和水压的压力的作用,观赏鱼缸在高度上和水容量上受到了限制,一般在一米以下,这就使得想通过胶粘接来制造大型的观赏鱼缸难以实现,尤其是对于四面皆具有观赏面的鱼缸更为如此。
而现有市场上,大型的观赏鱼缸,往往是在玻璃的外部加装加强设施,以分解或减少玻璃粘接面水的压力,在制造大型观赏鱼缸时往往是在四周或局部,加有混凝土或钢材焊接等材料在现场施工,用上述方法来制造的大型观赏鱼缸。由于观赏鱼缸面以外加装了很多加强的设施,这样极大的影响了整体观赏效果。又由于现场施工浇筑焊接等,不仅提高了制造成,而且不能够动,形成了一个水族工程,一旦需要移动便成了废品一个。
为了达到能够粘接出,牢固而且四周透明可以移动的大型鱼缸,市场上出现了用非玻璃的透明材料,如亚克力板(有机玻璃)来粘接的鱼缸,虽说在粘接力方面能够达到一定强度,但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由于自身的硬度不高,往往是在用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经常擦洗,人为的触摸等原因,其透明度严重下降,直至最后不能观看,另外亚克力板材料的价格是玻璃的数倍用它制造产出的产品价格十分昂贵,因此用亚克力板生产出的水箱,工程很难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受玻璃胶粘接力限制的组合式观赏鱼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观赏鱼缸,它包括由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和底面五块玻璃板构成的矩形缸体;所述左、右侧玻璃板分别设置在前、后侧玻璃板之间,在前、后侧玻璃板上对应于左、右侧玻璃板位置处沿垂直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穿孔;前、后侧玻璃板通过分别贯穿所述多个穿孔的拉杆和设置在所述拉杆两端的螺帽连接为一体;所述底面玻璃板的四边沿分别延伸出前侧、后侧、左侧、右侧玻璃板之外;沿底面玻璃板的前、后边沿和前、后侧玻璃板左右内侧边沿分别设置有加强板条。
所述左、右侧玻璃板分别由三层玻璃板构成;位于中间层的玻璃板由自上而下多块玻璃板间隔设置,所述拉杆分别自所述多块玻璃板之间的间隔空间贯穿所述前、后侧玻璃板上的穿孔。
在所述左、右侧玻璃板与前、后侧玻璃板接触面之间,以及前、后、左、右侧玻璃板与底面玻璃板接触面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垫。
在所述底面玻璃上方间隔水平设置有玻璃板隔条,所述玻璃板隔条的前、后、右或左端面分别与所述前侧、后侧、右侧或左侧玻璃板的内表面密封结合;在玻璃板隔条上开设有抽水孔。
在所述底面玻璃板的四端面分别垂直向上设置有装饰玻璃板。
在所述前、后侧玻璃板上口沿之间设置有多根拉紧杆。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将所述左、右侧玻璃板分别设置在前、后侧玻璃板之间,并通过贯穿前、后侧玻璃板面的拉杆将左、右侧玻璃板和前、后侧玻璃板连接为一体;因此,组成缸体的五个面的玻璃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受玻璃胶粘接力的限制,从而使得观赏鱼缸在制造高度上摆脱了受玻璃胶粘接力的限制,为实现四面皆具有观赏面的大型鱼缸提供了技术保证。设置在左、右侧玻璃板与前、后侧玻璃板接触面之间的弹性垫,不仅解决了现有鱼缸在组装粘接时对玻璃接触面平整度要求高的不足,同时也避免了组装时玻璃接触面相互碰撞所造成的损坏。在底面玻璃上方间隔水平设置的玻璃板隔条,这样,玻璃板隔条的前、后、右端面分别与前侧、后侧、右侧玻璃板的内表面密封结合构成一个左开口腔体,将抽水管穿入开设在玻璃板隔条上抽水孔即可对鱼缸底面进行全面地清污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二强,未经王二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5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