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泥基层状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5124.5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57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万克树;薛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13/04 | 分类号: | B32B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118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泥 基层 复合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基复合材料领域,本实用新型特指一种水泥基层状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水泥基材料强度的不断提高,水泥基材料的脆性增大,延性变小。针对水泥基材料准脆性的特性,目前,采用的较多的就是在水泥基材料中加入各种纤维来提高它的韧性。但各种人造纤维的生产要耗费大量的化石能源,而且在基体中难于分散。天然生物材料——珍珠和贝壳也主要由本身是脆性的碳酸钙组成,然而却具有较高的韧性,韧性主要来源于其层状结构。研究表明层状材料的韧性一般比较好,这是因为裂纹从一层传递到另一层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能量耗散模式,从而最终消耗大量的能量,增强了材料的韧性。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水泥基材料抗折强度低、脆性大的缺点,借鉴珍珠等生物材料和人造层状陶瓷材料,提出了层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概念;本实用新型还根据弱夹层裂纹偏转增韧原理,在两层高强度的基体间引入弱薄层。在含有弱界面的层状复合材料中,当裂纹到达一个弱结合界面时,在荷载作用下弱结合界面上就会形成微裂纹,并且微裂纹将沿着弱界面发生偏转或分层,增大裂纹扩展路径,让能量在裂纹扩展过程中释放,达到材料增韧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基层状复合材料,该种水泥基层状复合材料可提高水泥基材料的韧性,有效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服役性能,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层状水泥基层状复合材料,由水泥浆体固化层和弱夹层层叠构成,且所述弱夹层的强度低于水泥浆体固化层。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提供了一种层状水泥基复合材料。该材料由水泥浆体层和弱夹层依次层叠构成,水泥浆体层指自流平水泥净浆或砂浆,弱夹层可以是铝箔、纸张、泡沫混凝土等。本实用新型选用的原材料廉价易得:自流平水泥浆体,可以选择商品自流平水泥加水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用水泥、水、外加剂、细沙自己在实验室配置;弱夹层材料铝箔、纸张可选用商品,泡沫混凝土可实验室用起泡剂和水泥浆体混合而得。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层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两种典型成型方法:简单层叠法和刮刀-切割-层叠法,而且每一层的厚度可通过重量或模具高度来进行简单控制。这两种成型方法都可以方便的运用机械装置和自动化装置来加快生产制备速度,制备工艺条件要求低,设备成本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层状水泥基复合材料可有效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及其服役性能,其增韧机理在于通过弱夹层来增大裂纹扩展路径,让能量在裂纹扩展过程中释放,从而达到材料增韧的效果。通过实施例1获得的初步实验结果证实了本实用新型的弱夹层可导致裂纹偏转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显著改善材料的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制备工艺流程框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得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
图3是本发明层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将水泥净浆或砂浆和铝箔、纸、泡沫混凝土等弱夹层交替层叠,制备层状材料。此设计在两层高强度的基体间引入弱夹层,该层的要求是既要弱,弱得足以偏转裂纹,但又能承受一定的压缩和剪切。含有弱界面的层状复合材料受载荷作用后,当裂纹达到与单相材料中的临界裂纹相同的应力强度时,裂纹开始扩展;当裂纹到达一个弱结合界面时,在荷载作用下弱结合界面上就会形成微裂纹,并且微裂纹将沿着弱界面发生偏转或分层,增大裂纹扩展路径,让能量在裂纹扩展过程中释放,达到材料增韧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图1-3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泥基层状复合材料,所述的水泥基层状复合材料由水泥浆体固化层1和弱夹层2层叠构成,且所述弱夹层2的强度低于水泥浆体固化层1,在本实施例中,所用水泥浆体固化层1是自流平水泥浆体固化层;所述的弱夹层2是铝箔、纸、泡沫混凝土层或高水胶比水泥浆体;所述的层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总层数至少为20层。
实施例2
一种层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一模具,在模具中铺设一层弱夹层材料,将自流平水泥浆体倒在弱夹层上,振动并使其摊平,
步骤2重复步骤1至少10次后,静置1天后拆模,再进行标准养护。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5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旋耕机水田耙子装置
- 下一篇:负气压烧瓶内喷水现象演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