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5016.8 | 申请日: | 201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2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兵;周如禄;韩永卫;郭中权;沈思良;赵玲;乔大磊;王锦;吴志红;黄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21/08 | 分类号: | B01D21/08;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去除 水中 悬浮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再生利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地下涌水及采掘生产中防尘、冷却设备的排水汇集为矿井水统一排出。矿井水是含有粉尘和岩尘等过量悬浮物的废水,需经过废水处理(即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后,才可作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现有技术中,去除矿井水中悬浮物的方法是,在地面建设污水处理厂,同时在矿区内建设送水管路,通过这些送水管路将矿井水运送到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厂内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对矿井水净化处理后的净化水再经由回水管路输送至矿区作为井下或井上生产用水。
由于现有技术中这种对矿井水中悬浮物去除方法必须依赖完善的用于送水及回水的输送管路,且输送管路较长,从而大大提高了输送管路维护的难度,增加了去除矿井水中悬浮物的成本;此外,矿区内部各种管路复杂多变,多一类管路的存在就多一分不安全因素,也为煤矿安全生产增添了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实现在矿区现场对矿井水进行悬浮物去除处理,处理后的水直接可用于矿区生产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包括:一水平设置的内部带有空腔的封闭壳体,且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壳体内加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将水排出的排水管;所述空腔内垂直设置的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一混凝腔及用于沉淀所述水中的悬浮物的斜板沉淀腔;所述混凝腔内垂直固定设置有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混凝腔分为混凝区和絮凝区,且所述混凝区和所述絮凝区通过第一分隔板顶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混凝区内设置有用于充分混合水和混凝药剂的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下方的混凝区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絮凝区和所述斜板沉淀腔的开口,所述斜板沉淀腔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收集经沉淀反应后的清水的集水槽,且所述集水槽与所述排水管相连通,所述斜板沉淀腔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收集经沉淀反应后的沉淀底泥的污泥斗,且所述污泥斗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沉淀底泥排到所述壳体外的排泥管。
如上所述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其中,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混凝区的侧壁上的顶板和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混凝区的侧壁所围成的腔体内的扰流球。
如上所述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絮凝区内垂直固定设置有第二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之间形成一段絮凝区,所述第二分隔板与所述第三分隔板之间形成二段絮凝区,所述第三分隔板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形成三段絮凝区,所述一段絮凝区与所述二段絮凝区的底部相连通,所述二段絮凝区与所述三段絮凝区的顶部相连通,所述三段絮凝区通过所述隔板底部的所述开口与所述斜板沉淀腔相连通;所述一段絮凝区内垂直设置有多个平行且互为异向的折板,所述二段絮凝区内垂直设置有多个平行且互为同向的折板,所述三段絮凝区垂直设置有多个平行的直板。
如上所述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其中,所述斜板沉淀腔为设置有多个异向流斜板的异向流沉淀斜板沉淀反应腔。
如上所述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其中,所述一段絮凝区内所述异向的折板间最大间距为25mm,最小间距为50mm;所述二段絮凝区内所述同向的折板之间的间距为50mm;所述三段絮凝区内所述直板之间的间距为100mm。
如上所述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其中,所述异向流斜板的斜板长为1m,所述异向流斜板与水平面的夹角在55°~60°之间。
如上所述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其中,所述斜板沉淀腔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混凝腔的两侧。
如上所述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其中,所述排水管为一个,所述混凝区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连通分别设置于所述斜板沉淀腔内的两个所述集水槽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两个集水槽中临近的集水槽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其中,所述进水管上连接有管道混合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去除水中悬浮物的装置,通过对矿井水进行混凝、沉淀反应后有效地去除了矿井水中的悬浮物,经处理后的水质完全可以满足矿区生产用水的要求,实现了对污水的再生利用;而且,本装置结构紧凑、容积处理能力大、占地小,无需再通过输送管路输送至污水处理厂,省去了输送管路建设及长期维护所需的高成本,也消除了增添管路所附带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矿井水中悬浮物去除处理的经济性、安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保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50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异形波纹补偿管成型装置
- 下一篇:带有出气孔和流水孔的太阳能铝合金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