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噪节能型计算机系统散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204852.4 | 申请日: | 201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2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叶立;童正明;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计算机系统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计算机及其外围电子设备的无噪节能型计算机系统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向高频、高集成化发展,从而导致其发热量急剧增加。同时,由于使用了以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小型化部件,趋向于高密度装配,单位容积的发热量也急剧增大。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子计算机芯片近年来的发展。为保证计算机CPU正常运行,需要使内装电子元件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运转,否则电子元件性能将显著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台式计算机中常规的散热方法是采用风扇加散热片的方式,这种方法存在风扇寿命短、噪音大、耗电功率大的缺点,随着CPU热流密度的急剧增加,这种方法正趋于散热极限,CPU散热问题已成为制约计算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台式计算机常规散热方法的缺点、提高散热极限,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噪节能型计算机系统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为一热管散热装置,它包括散热基座、毛细热管组、三通接头 、机箱内壁,所述的散热基座上钻有多个平行孔,所述的毛细热管组由热管绝热段上端和热管冷凝段下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而成,所述毛细热管组中,各热管间相互不连通,各自形成封闭回路,所述的热管绝热段和热管冷凝段管中装填有细丝网,所述的热管绝热段下端钎焊固定于平行孔的孔口处,封闭的平行孔即作为热管蒸发段,所述的热管冷凝段上端紧贴并钎焊固定在机箱内壁上。
所述的散热基座为平板型,使用铜制成。
所述的毛细热管组为铜管,直径为6mm~12mm。
所述的热管冷凝段弯曲成形,弯曲处采用90度~150度的圆角。
所述毛细热管组中,各热管间相互不连通,独立形成封闭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取消了台式计算机常用散热方法中风扇的使用,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噪音散热,取消风扇的使用也能节省部分能耗。热管形状和布局依机箱结构而定,具有占地空间小、结构灵活、易于加工等特点。单根热管损坏不会影响散热装置的整体运行,可有效防止计算机或电子设备中高功率电子元件过热或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蒸发段弯曲处倒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绝热段与散热基座钎焊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绝热段和热管冷凝段内细丝网卷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冷凝段示意图;
图7为热管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所示,一种无噪节能型计算机系统散热装置,该装置为一热管散热装置,它包括散热基座1、毛细热管组、三通接头5 、机箱内壁6,散热基座1用铜制成,在散热基座1上加工出数个平行孔2。所述的毛细热管组由热管绝热段3上端和热管冷凝段4下端通过三通接头5连接而成,所述的毛细热管组采用铜管制成,直径为6mm~12mm,所述的热管绝热段3和热管冷凝段4中装填有细丝网7,细丝网7卷曲后沿壁面方向塞入热管绝热段3和热管冷凝段4中。所述的热管绝热段3下端钎焊固定于平行孔2的孔口处,封闭的平行孔2即作为热管蒸发段,这种连接方式改变了以往将热管插入散热基座1中的常规作法,可避免热管和散热基座1间由于贴合不紧密而带来的接触热阻,所述的热管冷凝段4弯曲成形,能弯曲为蛇型、弓字型或其它任意不规则形状,所述的热管冷凝段4上端紧贴并钎焊固定在机箱内壁6上,所述的热管冷凝段4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5与热管绝热段3上端连接,这样整根热管便形成一个封闭的回路,各热管间相互不连通。通过三通接头5向毛细热管组中注入工作介质,再通过三通接头5抽真空并密封,使毛细热管组管内维持30~40Pa的高真空状态。热管形状及布局依机箱结构而定,热管弯曲处采用90°至150°圆角。
散热基座1通过导热胶黏贴在发热元件表面,并使用卡子卡紧,以吸收发热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由图7所示,热管结构通常由管壳、吸收芯、工质三部分组成。工作时毛细热管组一端作为热管蒸发段,另外一端作为热管冷凝段4。热管蒸发段与发热元件接触吸收其发出的热量,当热管蒸发段受热时,毛细热管组管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汽在微小压差下流向热管冷凝段4,在热管冷凝段4释放出热量并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在多孔材料毛细力作用下流回热管蒸发段,如此循环不止。应用这种方式可以极快的速度将热量从热管蒸发段传导到热管冷凝段4并散发至周围空间,避免热量在发热元件上堆积。作为相变传热设备的热管具有导热性高、等温性好和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非常适合于高热流密度情况下的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48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主从模式切换的加密卡
- 下一篇:便携式弱电交流信号测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