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夜里可发光的钥匙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04334.2 | 申请日: | 201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9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池学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5B19/26 | 分类号: | E05B19/26;E05B1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夜里 发光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钥匙,属于开锁工具。
背景技术
钥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日常用品衍变成了今日的藏品。钥匙,以铜制为主,也有其他金属制作成的,可谓千姿百态。原始人过着穴居的生活时,为了安全,有时要推动巨石来挡住洞口,它所防备的也并不是小偷而是野兽。私有制出现后,小偷出现了,于是锁也就诞生了。远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锁。不过,最早的锁没有机关,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恶动物的形状,想借以把小偷吓走,只能说是一种象征性的锁。
据说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从出土文物及文字记载所反映的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状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现在,这种弹簧仍在应用。
在国外,古希腊人虽曾发现了一种极为可靠的锁,但因钥匙较大,要扛在肩上,很难在一般家庭中普及。古代印度人则制成了另一种鸟形的“迷锁”,钥匙孔藏在可以抖动的翅膀里。现代锁的兴起首先是由18世纪英国人发明了“焊钓锁”。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年发明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发明一种新型的钥匙,设计了一种夜里可发光的钥匙。
一种夜里可发光的钥匙,它包括钥匙把手,钥匙,其特征是:钥匙把手为圆形结构,且中间挖空,设有一个钥匙孔,其制作材料为聚氯乙烯塑料,并且在外层粘贴一层的发光膜,因此在夜晚的时候,钥匙就会发光,钥匙嵌入钥匙把手中,钥匙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作用:便于人们夜晚时在光线较差的情况下寻找钥匙,不易使钥匙遗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造型,包括:钥匙把手(1),钥匙(2)。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造型图1所示:一种夜里可发光的钥匙,它包括钥匙把手(1),钥匙(2),其特征是:钥匙把手(1)为圆形结构,且中间挖空,设有一个钥匙孔,其制作材料为聚氯乙烯塑料,并且在外层粘贴一层的发光膜,因此在夜晚的时候,钥匙就会发光,便于人们夜晚时在光线较差的情况下寻找钥匙,不易使钥匙遗失,而钥匙(2)嵌入钥匙把手(1)中,钥匙(2)的制作材料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技术水平低的特点,适合于一般的公司生产以及挨家挨户的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43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