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03958.2 | 申请日: | 201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8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东;梁博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A61M5/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 地址: | 2018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注射器。
背景技术
一次性安全式注射器通过针座的回缩,启动自毁程序,一方面避免了注射器反复使用而造成的疾病传播,另外一方面,也保护了医护人员免于被注射针划伤或者扎伤。
目前的一次性安全注射器,通常采用的支撑形式为外套内部对针座部分进行支撑,这种结构容易产生误操作,产品很容易在使用前就被激发,启动自毁程序。这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注射器的耗费。
另外一方面,目前一次性安全注射器产品的结构复杂,产品中大量注塑件模具不好制作,装配过程也比较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还有,现有安全注射器中与药液接触的零部件较多,如果生产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比较容易污染药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注射器,它的结构简单,不会因为误操作而被激发,从而启动自毁程序。同时,其接触药品的零件少,从而减少了药品被污染的可能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注射器,包括外套、针座、芯杆;
所述针座包括针座本体、针座套和针座底座;
所述芯杆包括芯杆头部;
所述芯杆和外套内圆表面之间气密封;
所述针座本体内圆表面设置可将所述芯杆头部夹住的夹紧装置;
所述外套内圆表面上设置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所述第一限位座和第二限位座之间设置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固定圈;
所述注射器未使用时,所述针座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固定圈的顶面呈面接触;
所述芯杆的芯杆头部底部设置第一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圈顶部内圆的直径;
所述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芯杆头部伸入针座本体内圆中的夹紧装置内,并被夹紧装置所固定,固定圈顶部内圆被所述芯杆的第一限位部所撑开;
注射器使用完毕,所述针座随着芯杆的回拉而回缩入固定圈的内圆中,该过程中,针座套的外圆表面与固定圈内圆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圈靠近第一限位座的顶面上设置若干缺口。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圈靠近第一限位座顶面上设置缺口的数量为偶数。
进一步的,所述针座底座的底部设置一个环状突起,该环状突起内圆的直径等于所述固定圈顶部内圆的直径,该环状突起外圆的直径等于所述固定圈顶部外圆的直径,所述环状突起的底面与所述固定圈的顶面呈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针座套外圆表面设置O形圈。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内部顶面和针座套内圆表面分别设置齿状结构,外套内部顶面和针座套内圆表面设置的齿状结构相互锁定;使外套和针座在所述注射器使用之前不发生相互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在所述芯杆上第一限位部下设置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设置活塞,使芯杆和外套内表面之间气密封。
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比现有技术更加安全,注射器不容易被提前激发而启动自毁程序。注射器产品配件结构更加简单,生产更加容易,产品配件采用直接脱模的形式更多,不易产生毛刺、飞边等注塑缺陷,有效减少了塑料件对药液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的整体主视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的整体A-A剖面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外套的俯视图。
图2部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外套的主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外套的A-A剖面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针座的主视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针座的A-A剖面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芯杆的主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芯杆的B-B剖面视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芯杆的C-C剖面视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固定圈的主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固定圈的俯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使用前的局部主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使用前的局部A-A剖面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使用后的局部主视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使用后的局部A-A剖面视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最佳实施例激发自毁后的局部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39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离子水龙头
- 下一篇:一种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测试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