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颅内肿瘤间质放化疗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03655.0 | 申请日: | 201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98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屈延;费舟;刘文博;惠浩;苏宁;王凯;梁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肿瘤 间质 化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临床医疗辅助装置,涉及一种颅内肿瘤患者放疗、化疗联合的多功能治疗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颅内肿瘤间质放化疗泵。
背景技术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占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颅内肿瘤,特别是脑胶质瘤、脑膜瘤等良、恶性肿瘤多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此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但由于很多颅内肿瘤无完整包膜,呈浸润性生长,手术,特别是目前流行的保功能等微创手术,不可能将其完全切除,术后常有复发,单纯手术治疗平均生存期仅6个月。而非手术的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免疫药物治疗等方法已成为颅内肿瘤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由于脑组织存在血脑屏障(BBB)这道障碍,导致平常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无法有效穿透,造成脑内病灶处无足够的药物发挥杀伤残留细胞的作用。治疗效果极差,如果加大药物剂量又会导致毒副作用的增加,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替莫唑胺等新型化疗药物的问世,一定程度的解决上述问题,但其价格昂贵,一个疗程花费超过10000元,而且有较严格的适应症,这些都极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科学家从给药方式、方法和途径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发现了颅内肿瘤局部用药的间质化疗方法,该方法可使药物在肿瘤局部呈特异性分布,作用时间长,有效杀灭瘤细胞,且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小。同时,其还可以避开血脑屏障,减少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达到对颅内肿瘤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该方法的实现主要依赖在瘤腔内放置的各种药物载体或用具,如明胶海绵、生物胶和药物胶凝块等,最常用的药物载体或辅助工具是Ommaya泵,基本能满足上述间质化疗的需求,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Ommaya泵的瘤腔端只有1个开口,一次只能缓慢释放一种药物,无法实现同时进行内放射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其次,Ommaya泵的瘤腔端仅是一个单管开口,药液只能聚集在管道出口或瘤腔的低洼处,无法调控药物均匀释放,发挥疗效;再次,Ommaya泵的皮下端的泵全部是橡胶制成,注射器针头等容易穿透泵,而导致药液渗漏,造成组织过敏、坏死等严重后果;最后,Ommaya泵价格昂贵,每个售价在5000-10000元人民币,与新型化疗药物价格相当,显得性价比不高,很多患者无力负担。
因此,若能发明一种可同时进行放、化疗且重复性好、高效低毒、性价比高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多功能颅内肿瘤间质放化疗泵,是本领域医护人员所期望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治疗措施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颅内肿瘤间质放化疗泵,以期达到颅内肿瘤术后能同时进行内放射和化疗等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一种多功能颅内肿瘤间质放化疗泵,包括一个泵,泵由一根双腔管连接的瘤腔端分叉管和皮下端的双腔囊组成,其特征在于,瘤腔端的分叉管由两根椭圆形管子组成,管子上布满微孔;皮下端是两个高度不一致、形状各异的腔室组成的囊,泵的底部有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
所述的双腔管由有机橡胶制成;
所述的分叉管由有机橡胶制成;
所述的双腔囊由有机橡胶制成;
所述的垫片由有机玻璃制成;
所述皮下端的双腔囊的两个腔室,方形腔室高度高,圆形腔室高度低。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颅内肿瘤间质放化疗泵,在胶质瘤术后将其应用于患者瘤腔内,可以缓释、简便、均匀和高效的释放药物于瘤腔内,达到同时进行内放射和化学药物联合治疗的目的,而且可重复性给药,可长时间的在瘤腔内保持一定药物浓度,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保证治疗安全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等都有重要意义。经申请人所作的文献检索,还未见同类相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36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火器安全插销
- 下一篇:便携式自动电击连续注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