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余热回收换热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20203400.4 | 申请日: | 201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9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王志国;白杰;谭晓东;孙丽;宋学良;景丹;王凯志;赵永胜;谢志山;刘少君;赵艳德;高凤枝;王颖;路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4/02 | 分类号: | F24H4/02;F25B3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据GB1028-2000定义,以环境温度为基准,被考察体系排出的热载体可释放的热称为余热,工业余热则以带有一定温度的水和汽为主,设备冷却水是典型的余热源。设备冷却水热源的特点是温度较低、连续性较好、取得方便。现有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多为单个或多个换热器,当热源水温度较低时,换热后的冷源水温度常常无法达到可利用的温度,例如热源水(设备冷却水)温度一般在38~40℃,冷源水(自来水)水温为10℃,热源水通过板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冷源水,根据换热原理冷源水通过换热器热交换后水温一般能达到32℃左右,过低的水温直接影响了其应用范围。
现有的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基本能实现设备冷却水余热的回收,但是得到的加热的冷源水水温低、用途有限,只能用于对温度要求较低的用户,不能用作温度需求较高的客户(例如洗浴用水),导致了余热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了余热回收的换能比、实现了余热的高效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包括:由管路顺次连接的换热器、内循环水箱和热泵机组,所述换热器的内循水出水方向与热泵机组的内循水入水方向连接,所述换热器、内循环水箱和热泵机组之间为一环路,所述环路中设置有内循环水,所述换热器上还设置有热源水入口和热源水出口;所述热泵机组上还设置有冷源水入口和冷源水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环路为闭合环路,可减少热量流失和内循环水损耗。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热泵机组为水源热泵机组。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的热源水入口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循环水箱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进入换热器的内循环水量,进而调节热泵机组的内循环水温度,保证热泵机组的可靠运行,同时提高了余热回收换热装置的整体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湖水、河流水、城市污水及其他形式的工业冷却水等热能的提取与利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热泵技术进行低品质热能的提取,再将提取得到的热能加热洗浴用水、采暖用水以及其他生活用水等,能效比远远高于水的其他加热方式。采用热泵机组技术提取风泵房冷却水余热加热洗浴用水,代替以往的燃煤锅炉,实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换热器 2-内循环水箱 3-热泵机组
4-热源水入口 5-热源水出口 6-冷源水入口
7-冷源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可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换热装置,包括:由管路顺次连接的换热器1、内循环水箱2和热泵机组3,其中换热器1的内循水出水方向与热泵机组3的内循水入水方向连接,使换热器1、内循环水箱2和热泵机组3之间形成一闭合环路,闭合环路中设置有内循环水,内循环水的流动方向是:内循环水箱2、换热器1、热泵机组3然后再回到内循环水箱2中继续循环;换热器1上还设置有热源水入口4和热源水出口5;热泵机组3上还设置有冷源水入口6和冷源水出口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34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剥离膜用有机硅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多媒体导航影音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