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和采用该仿生减震鞋垫制作的运动鞋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202813.0 | 申请日: | 2011-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2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典;陈嘉太;赵玉连;曾先权;连元桂;陈嘉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驼(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3B17/02 | 分类号: | A43B17/02;A43B17/14;A43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兴园专利事务所 11233 | 代理人: | 王蕴;马经文 |
| 地址: | 360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减震 鞋垫 采用 制作 运动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仿生减震鞋垫和采用该仿生减震鞋垫制作的运动鞋。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减震鞋垫,多采用气囊、气垫的方式,通过压缩空气聚能,然后释放能量达到减震和助跳的目的。但是,气囊、气垫在反复的起跳或者行走中容易破裂或者漏气,其弹性减震效果就会越来越差,无法满足长期有效减震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耐用性高,不易损坏,具有长期有效减震效果并能够帮助起跳的仿生减震鞋垫。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生减震鞋垫包括鞋垫本体,所述鞋垫本体前掌的底面具有驼掌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左、右分布的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左凹槽与右凹槽之间以驼掌形的边界相互吻合,所述左凹槽和右凹槽中分别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减震突起,所述减震突起的高度与所述凹槽的深度相等,所述减震突起彼此相互连接成六边形蜂窝状,所述减震突起采用刚性弹性材料制成并与所述鞋垫本体模压成型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其中所述减震突起采用透明聚氨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其中所述六边形的边长为3毫米,所述六边形的壁厚为1.2毫米。
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其中所述驼掌形凹槽的纵向长度为85-95毫米,横向长度为75-85毫米。
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其中所述鞋垫本体的厚度为5毫米,所述减震突起的高度为3毫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采用仿生减震鞋垫制作的运动鞋。
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的优点是:由于设置了驼掌形的凹槽,凹槽中分别设有蜂窝状的减震突起,形成仿蜂巢的减震结构,蜂巢的减震结构受压形变、蓄能和放能,大大改善了仿生减震鞋垫的减震性能,采用该仿生减震鞋垫的运动鞋有助于使用者脚部的减震和起跳。进一步,蜂巢减震结构采用透明聚氨酯材料,达到了耐用性高,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减震突起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仿生减震鞋垫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仿生减震鞋垫,鞋垫本体1的厚度h1为5毫米。鞋垫本体1前掌的底面具有驼掌形的凹槽2,凹槽2包括左、右分布的左凹槽和右凹槽,左凹槽与右凹槽之间以驼掌形的边界相互吻合。凹槽2的纵向长度b为85-95毫米,横向长度c为75-85毫米。
参照图1和图3,左凹槽和右凹槽中分别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减震突起3,减震突起3的高度h2与凹槽2的深度相等,为3毫米。减震突起3彼此相互连接成六边形蜂窝状,六边形的边长a为3毫米,六边形的壁厚S为1.2毫米。减震突起3采用透明聚氨酯材料或其他刚性弹性材料制成,并与鞋垫本体1模压成型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的实施例包括采用该仿生减震鞋垫制作的鞋。
本实用新型仿生减震鞋垫的实施例,采用仿生的方法,仿骆驼的驼掌设置凹槽2,同时,仿蜂巢结构设置六边形蜂窝形状的减震突起3,采用该仿生减震鞋垫的运动鞋,达到了有助于使用者脚部的减震、防滑和起跳的良好效果。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驼(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未经骆驼(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2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