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浦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2463.8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0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黄田中;喻正方;黄小军;朱广演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贺红星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尤其涉及一种泵浦马达。
背景技术
泵浦马达是通过马达的转动,实现充气过程的一种装置,常常被应用于医疗器械当中,尤其是在电子血压计中,应用极为广泛。
现有的泵浦马达均包括一泵浦组件以及马达,马达带动泵浦组件上的转动机构转动,最终实现充气或吸气的目的。现有的泵浦马达存在结构复杂,组装过程繁琐,气密性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泵浦马达,其结构简单,便于组装,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泵浦马达,包括马达以及泵浦组件,所述泵浦组件包括由马达转动杆带动的摇柄、两个分别与摇柄两端匹配的压力产生腔、以及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压力产生腔上部的伞形塞,所述两压力产生腔的下部与所述摇柄两端匹配的位置设置有一开口。
所述马达转动杆上轴向安装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插接有一斜杆,所述摇柄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孔,所述斜杆的轴线与所述马达转动杆的轴线相交,所述斜杆的上端部插装在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连接孔的内侧端与所述斜杆的上端部之间还设置有一钢珠。
所述泵浦组件还包括压力排出总成、连接在所述压力排出总成下部的压力产生固定座、以及安装在压力产生固定座内的压力产生橡胶座,所述两压力产生腔分别成型于压力产生橡胶座的两侧,且其二者的上边缘与所述压力排出总成的底面密闭连接,所述两伞形塞安装在所述压力排出总成上并分别位于两压力产生腔的正上方。
所述压力产生橡胶座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两个呈圆柱筒状的插接部,所述摇柄两端上部呈圆柱状并分别插接在所述两插接部内,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压力产生腔的底部与插接部之间,所述插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开口导通的进气孔。
所述压力排出总成包括压力排出上盖、以及密闭连接在所述压力排出上盖下部的压力排出下盖,所述压力排出上盖与所述压力排出下盖之间形成一排压腔,所述压力排出下盖上设置有两组分别将所述两压力产生腔与排压腔导通的排压孔,所述两伞形塞的柱状部固定插接在所述压力排出下盖上,其伞形部位于排压腔内并分别盖设在所述两组排压孔的上端开口外部。
所述压力排出上盖上开设有一与所述排压腔导通的出气孔。
所述马达机体上还固定连接有一马达固定座,所述泵浦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马达固定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结构简单,部件相对较少,便于安装维护;
2、排压部分采用伞形的胶塞,在能够实现单向通气的前提下,可提高真个装置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泵浦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泵浦马达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橡胶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泵浦马达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泵浦马达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泵浦马达,其包括马达1以及泵浦组件,在马达1机体上靠近转动杆的一端通过两螺栓13固定连接有一马达固定座11,马达1的转动杆穿过马达固定座11上预设的孔,轴向的连接有一连接座12,连接座12上插装有一斜杆14。
泵浦组件包括摇柄2、橡胶座3、固定座5、压力排出上盖7、压力排出下盖6;其中,摇柄2下部设置有一插接部22,插接部22上开设有一供斜杆14上端部插入的连接孔(图未示)。
在斜杆14的上端部与连接孔内侧端之间还设置有一钢珠15。
上述斜杆14的中轴线与马达1转动杆的中轴线相交并具有一夹角,当马达1启动时,其转动杆可带动摇柄2的两侧做上下波动。摇柄2两侧上部分别成型有一柱状体21,橡胶座3上具有两个碗型腔31,在两个碗型腔31的下部分别一体成型有一圆柱筒32,圆柱筒32的内径与柱状体21的外径一致,两柱状体21分别由下至上密闭插装在两圆柱筒32内,在圆柱筒32的上部与碗型腔31下部之间开设有一开口33;在两柱状体21上,沿其轴向分别开设有一进气孔23,进气孔23的底端导通至柱状体21的下端部,上端导通至柱状体21的上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2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性能试验台
- 下一篇:伞型风力装置及风能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