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胀紧式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00322.2 | 申请日: | 201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37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湘国;王云胜;张爱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山东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22 | 代理人: | 金凤华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胀紧式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紧固定位结构领域,尤其涉及多层中厚板对正固定结构以及工装夹具定位固定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卡车制造技术领域,卡车车架由内、外双层板组成,内、外结合点焊后联合压型。点焊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点焊时内外板错位,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点焊点与最后一点焊点距离最近定位销的距离在1.4米以上,因此点焊时工件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自由状态,很容易造成内外板孔错位,严重影响后序的装配。
在其他领域,多层处于自由状态的板料按照要求位置定位固定也是一项不易解决的问题。一般多用圆形定位销以孔定位或用边、型面定位,易出现误差较大或定位难以取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胀紧定位装置,解决了多层板料点焊时的定位问题,在涉及到多层板料对正定位的其他领域,可以将该胀紧式定位装置置于多层板相同位置的孔内进行胀紧定位。
本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一种胀紧定位装置,主要由定位块、凸轮、定位销壳体构成,其中至少两组定位块均布分布在定位销壳体圆周上,沿径向与定位销壳体滑动配合;凸轮中心有扳手槽,安装在定位销壳体中心;限位柱和回程弹簧安装在定位块的长圆孔内并固定在定位销壳体上,凸轮与定位块、定位销壳体组成凸轮机构。
所述定位块与定位销壳体内的开口槽滑动配合。
所述扳手槽为六角扳手槽。
所述定位块工作面形成的定位圆柱面直径小于多层中厚板的定位孔直径。
通过扳手转动凸轮,驱动定位块在安装槽内沿径向同时运动,到达凸轮顶点位置时锁住,利用定位块外定位面实现对多层板的胀紧定位,由限位柱、定位块的长圆孔和回程弹簧实现行程限位和装卸时自动回程。
在卡车制造技术领域,利用该胀紧式定位装置解决了多层板料点焊时的定位问题,消除了卡车纵梁内外板点焊时的内外板错位,保证了车架多层板装配用孔的同心度要求。
在涉及到多层板料对正定位的其他领域,可以将该胀紧式定位装置置于多层板相同位置的孔内进行胀紧定位,使多层处于自由状态的中厚板料按照要求位置定位固定;同时,本装置也可用于胀紧取出不方便取出的有内孔套的工装夹具定位固定结构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
图中各部件符号:
其中1、定位块 2、限位柱 3、回程弹簧 4、凸轮 5、定位销壳体 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一种胀紧定位装置结构,由定位块1、凸轮4、定位销壳体5、限位柱2、回程弹簧3、盖板6等部分构成。三个定位块1安装在定位销壳体5上沿圆周成120度夹角均布的三个开口槽内滑动配合;凸轮4中心设计有内六角扳手槽,安装在定位销壳体5中心;限位柱2和回程弹簧3安装在定位块1的长圆孔内并固定在定位销壳体5上。凸轮4与定位块1、定位销壳体5组成凸轮机构。
定位前,凸轮4与定位块1、定位销壳 体5组成的凸轮机构处于凸轮4低点,三组定位块1工作面形成的定位圆柱面直径小于多层中厚板的定位孔直径,便于装入多层板焊接点附近定位孔。
胀紧定位,装入定位孔后,通过普通内六角扳手转动凸轮4,驱动三组定位块1在安装槽内沿径向同时运动,迫使多层板相同位置的定位孔实现同心,在转动到凸轮4顶点位置时自动锁住,利用定位块1外定位面实现了对多层板的胀紧定位。
定位后,在多层板焊接完成后,通过内六角扳手反向转动凸轮4到低点,在回程弹簧3的作用下,三组定位块1在定位销壳体5槽内沿径向自动回程,直到限位柱2行程限位。此时,定位块1工作面形成的定位面小于多层板的定位孔径,便于顺利从定位孔中取出。
对于多层板料的定位,在利用其他工装夹具定位固定时,一般需要利用圆形定位销,其前端带有便于放入的圆锥面或倒角,后端带有限制插入位置的轴肩部位,圆形定位销的定位面一般是与定位孔尺寸相同或者略小,圆形定位销在板料固定后由于受各向力的作用难以从定位孔中取出;如果利用边或板料型面定位,则需要利用与板料边或型面相符的定位块进行定位,由于定位块及板料自身的误差,这种定位一般会出现较大的定位误差,一般不适用于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定位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00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盘信号灯拆装工具
- 下一篇:工业现场跟踪仪与CNC机床自动化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