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氧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99935.9 | 申请日: | 2011-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35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海;张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张天舒;陈源 |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复***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氧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血氧仪。
背景技术
血氧仪用于检测人体的血氧饱和度,通过检测人体上充血的末梢组织如手指、耳垂等部位对不同波长的红光和红外光的吸光度变化率之比来推算出末梢组织的动脉血氧饱和度。
现有的血氧仪包括形成有手指容腔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用于测量及处理的元件、及用于显示测量结果的显示部件。当需要测量时,测量者只需将手指放在该手指容腔中即可得知血氧饱和度值,因此这种血氧测量仪具有测量操作简单、体积小、携带方便、可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值等的优点。
然而,现有的血氧仪通常只是简单显示测量结果,而不对测量结果正常与否进行相应标识或提示,因而,普通测量者无法根据显示结果直观地得知其血氧饱和度处于何种水平,即,无法根据测量结果得知自己的健康状况,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血氧仪,其可对测量结果进行标识或提示,使测量者可直观清楚得知其血氧饱和度是否正常,提高了血氧仪的用户体验。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氧仪,包括形成有手指容腔的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测量元件和微处理器及设置在所述壳体表面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显示部件,其中所述微处理器包括数值获得单元、判断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数值获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测量元件的测量数据而获得血氧饱和度测量值;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数值获得单元所获得的测量值是否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来控制所述显示部件以不同颜色显示处于不同范围的测量值。
其中,所述数值获得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测量元件的测量数据而获得脉率测量值。
其中,在所述显示部件上,第一颜色所显示的测量值为处于正常值范围的测量值,第二颜色所显示的测量值为处于异常值范围的测量值。
其中,所述第一颜色为蓝色,所述第二颜色为黄色;或者所述第一颜色为黄色,所述第二颜色为蓝色。
其中,在所述显示部件上,第三颜色所显示的测量值为处于正常值范围的测量值,第四颜色所显示的测量值为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测量值,第五颜色所显示的测量值为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测量值。
其中,所述第三颜色、第四颜色、第五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和黄色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三颜色、第四颜色、第五颜色彼此不同。
其中,在所述显示部件上,以闪烁方式所显示的测量值为处于异常值范围的测量值、高于正常值范围的测量值或低于正常值范围的测量值。
其中,在所述显示部件表面或所述壳体表面靠近所述显示部件的位置处贴有标识不同颜色含义的贴条。
其中,在所述显示部件上设置有标识不同颜色含义的标识区。
其中,所述微处理器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测量数据、测量值和基准值。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报警显示血氧仪,通过在微处理内设置判断单元来判断测量值处于何种范围,并且所述微处理器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显示部件而使不同范围的测量值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因此测量者根据测量数值的显示颜色即可直观知道测量数值是否处于正常值范围,从而得知自己的健康状况,使得血氧仪简单易用,提高了血氧仪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氧仪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氧仪第一显示方式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氧仪第二显示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氧仪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血氧仪100包括:形成有手指容腔的壳体(图未示),设置在壳体内的测量元件10和微处理器20及设置壳体表面的显示部件30,微处理器20与测量元件10和显示部件30电连接,其根据来自测量元件10的测量数据获得血氧饱和度值和脉率,并将其显示在显示部件30上,从而使测量者获得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和脉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9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