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及其电池间电连接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99531.X | 申请日: | 2011-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1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殷久山;曹勇;张勇杰;李长浩;王玉涛;催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2/26;H01M2/3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锂离子 动力 电池组 及其 电池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及组间各动力电池之间的电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电动汽车、UPS、储能电站等行业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所以确保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质量尤为重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的稳定性、使用寿命是电池应用中的重要指标,其中影响电池组稳定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电池与电池之间的电连接。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中的各电池之间主要靠连接在电池极柱上的导线或导电片实现电连接,而导线或导电片与电池极柱之间的连接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池组的性能,特别是应用在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动态工况时,其对电池间的连接可靠性要求更加严格。目前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成组中电池极柱与导线或导电片之间的固定采用螺栓紧固或焊接两种方式,其中,螺栓连接应用比较普遍,属于机械紧固方式,在动态工况下长时间使用很容易发生松动,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特别是螺栓连接在拆装过程中还可能造成螺纹滑丝,致使电池报废。而焊接连接方式应用较少,其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工作效率很低,并且不容易拆卸,局限性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以解决现有电池极柱与导线或导电片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包括连接在相邻两电池正、负电池极柱之间的导线或导电片及与各电池极柱固定连接用于将导线或导电片压紧固定在相应电池极柱上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极柱的外周面上周向开设有环槽,所述连接件为套装在电池极柱上的铆接环,所述铆接环的内孔壁上周向环设有铆接时被挤压成形后与所述环槽对应凸凹卡嵌配合的凸沿。
所述电池极柱上环设有轴向向上的定位台阶面,所述导线或导电片对应套装在电池极柱并通过所述铆接环与定位台阶面轴向挡止配合。
所述的环槽为两个以上沿轴向间隔开设于电池极柱外周面上的平行环槽。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电池间的电连接结构,该电连接结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间的电连接结构,包括用于电连接在相邻两电池正、负电池极柱之间的导线或导电片及与各电池极柱固定连接用于将导线或导电片压紧固定在相应电池极柱上的连接件,在所述电池极柱的外周面上周向开设有环槽,所述连接件为套装在电池极柱上位于导电片上方的铆接环,所述铆接环的内孔壁上周向环设有在铆接时被挤压成形后与所述环槽对应凸凹卡嵌配合的凸沿。
所述电池极柱上环设有轴向向上的定位台阶面,所述导线或导电片对应套装在电池极柱并通过所述铆接环与定位台阶面轴向挡止配合。
所述的环槽为两个以上沿轴向间隔开设于电池极柱外周面上的平行环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铆接式连接可有效防止导线或导电片与电池极柱连接时产生松动,提高了动力电池组在电动车或电动摩托等动态工况下的使用可靠性,而且这种铆接方式可以避免非专业人员的违规拆卸,操作简便、安全,不仅能够提高电池组的装配效率,而且具有一定的防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电片与电池极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池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铆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95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