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格栅式碎石桩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99243.4 | 申请日: | 201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24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常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08 | 分类号: | E02D3/0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格栅 碎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体,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软土地基处理的格栅式碎石桩。
背景技术
当地基土为软弱土体时,采用碎石桩进行加固处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利用振动、冲击或水压等方式将桩管挤入地层,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碎石从桩管投料口处投入桩管内,然后边击实、边上拔桩管,形成大直径碎石组成的碎石桩,并与桩周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所述密实碎石桩对地基土起置换作用,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从而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然而在软弱土层中,当碎石桩的桩长较长或桩径较小时,这类桩体容易出现侧向鼓胀,导致碎石桩顶部沉降过大,承载力降低,甚至出现破坏缺陷。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碎石桩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力大、变形小的格栅式碎石桩,可避免传统的碎石桩侧向鼓胀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格栅式碎石桩,其包括碎石本体,还包括由土工格栅形成的管体,上述碎石本体密实填筑于上述管体内。
上述管体由片状土工格栅围卷并绑扎固定形成。
上述管体还连设有一管底面,则此管体呈下端封闭且上端开口的中空圆管结构。
上述管体的管底面由呈圆形的片状土工格栅形成。
上述碎石本体为花岗岩碎石和/或石灰岩碎石。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格栅式碎石桩,包括碎石本体和由土工格栅形成的管体,碎石本体密实填筑于管体内,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土工格栅的高强度和低应变特性,使碎石本体填筑入由土工格栅形成的管体后受其包裹约束作用,从而防止了碎石桩的侧向鼓胀问题,即提高了碎石桩桩体的承载力,也减小了碎石桩桩顶的沉降作用,故本实用新型一种格栅式碎石桩具有高承载力和低变形沉降的特性,为地基加固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沿管体轴向的截面示意图。
标号说明
碎石本体 1 管体 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格栅式碎石桩,其包括碎石本体1和管体2,其中:
碎石本体1,为现有技术碎石桩中常用的花岗岩碎石和/或石灰岩碎石,其密实填筑于下述由土工格栅形成的管体2内;
管体2,其由土工格栅形成,一种较佳实施例:管体2呈上下贯穿的圆管结构,将现有技术中呈片状的土工格栅卷起,用尼龙绳绑扎或其他任意固定件连接固定卷起边,由此形成圆型的管体2,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所述土工格栅采用一体成型形成管体2。再有,管体2还可呈下端封闭且上端开口的中空圆管结构,即于管体2的下端处还连设有一管底面,该管底面由呈圆形的片状土工格栅形成,其采用尼龙绳绑扎或其他任意固定件适配固定在上述管体的下端口处。
使用时,先采用沉管机器将沉管沉入软弱地基中,再将上述由土工格栅形成的管体2放入沉管内部,管体2与沉管相适配套置,管体2的开口朝上,最后将碎石本体1从开口倒入管体2内,如图1给出的截面示意图所示,实施中边对碎石本体1填筑压实,边上拔沉管,最终形成由碎石本体1及管体2组成的密实碎石桩。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土工格栅的高强度和低应变特性,使碎石本体1装入土工格栅形成的管体2后受其包裹约束作用,从而防止了碎石桩的侧向鼓胀问题,即提高了碎石桩桩体的承载力,也减小了碎石桩桩顶的沉降作用,故本实用新型一种格栅式碎石桩具有高承载力和低变形沉降的特性,为地基加固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99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